所聞。
一直到部隊的號聲響起,意味著參與演習的飛機開始準備起飛,二人才終於結束對話,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塔臺。
……
作為演習中設定的“進攻方”,由沈濤駕駛和指揮的運8j和兩架轟6d自然要首先起飛,由於兩種飛機都有超過3000公里的航程,因此按照設定,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進攻發起的高度、角度和時機。
這也是藍方本次最大的依仗——
由於紅方的兩艘艦艇並無中遠端防空能力,因此只要飛機不能快速定位運8j的位置並模擬“擊落”,就意味著無法阻擋攻擊發起。
大約40分鐘之後,留在後面的那架殲轟電7才孤零零地起飛。
也意味著演習的正式開始。
與此同時,浙省海岸線以外約300海里的海面上,由島城號和義安號組成的編隊正在一前一後向北航行。
島城號的作戰指揮中心(cic)裡面,一群海軍中高階軍官正圍在三人臺周圍,緊盯著中間的圓形顯示屏。
052型驅逐艦是華夏第一種設計了cic的艦艇,還裝備有一套國產的zkj-4b-ii型作戰指揮系統。
雖然只能做到集中指揮、分散控制,但相比於過去老式軍艦需要逐次傳達艦長口令的指揮模式,已經算是質的飛躍了。
坐在這裡的都是相當有經驗的艦艇指揮員,非常清楚自己艦艇的效能。
負責制導海紅旗7的海狸2c雷達和負責控制4門雙37mm艦炮的341ag雷達只有在末段攔截的最後時刻能夠發揮作用,他們眼下能依靠的只有艦艇後部機庫上面的那部571h兩座標遠端監視雷達提供些許預警資訊。
實際上,編隊指揮員楊書玉在接到返航途中進行一次海空對抗演習的指示時,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因為根據收到的演習方案,他們這兩艘船艦艇除了最後有一個打空靶的環節之外,似乎全程只需要打醬油。
上級嚴令他們不允許和同為紅方的海軍航空兵單位進行溝通。
實際上,因為缺乏資料鏈,這個年代哪怕同為海軍序列內的艦艇和戰機之間也沒有辦法溝通……
“難不成我們編隊不是這次演習的主角?”
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後,楊書玉終於想通了某些門道。
一瞬間,思路豁然開朗。
“這麼看的話,我們這兩艘船的定位其實是靶標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