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

事情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接下來的部分也就沒什麼好讓人擔心的了。

甚至於,後面一天半的評審環節中,既沒有評,也沒有審。

而是幾乎成為期末答疑現場。

總之場面一度非常精彩。

無論如何,渦扇10的設計評審會,終究還是順順利利地落下了帷幕。

“小常啊,這算是我開過的最累,但也是最輕鬆的一次評審會了。”

已經簽字簽到有些手痠的劉振響放下最後一份材料,擰好鋼筆帽,用另外一隻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對剛剛從大講臺上走下來的常浩南說道:

“以前那些評審會呢,其實根本討論不了太多細節,畢竟也就兩天時間,再加上前半天其實主要是熟悉整個專案和材料,中間還有好多問題要爭論,有的時候,到最後搞得都快要打起來。”

他的語氣頗為輕鬆,頓了一下之後又半開玩笑地繼續道:

“不過這次你可是給我開了眼了,這常老師的答疑環節,光是一個下午就過了不下十五條具體的技術問題,效率驚人吶。”

全程有90%以上的內容都是他一個人在講,跟自家老母親上公開課似的,兩天下來嗓子都快冒煙了。

“是啊,腦子累,但省心,也省力氣。”

就當是發福利了。

儘管606所和410廠的後勤經費也和112廠一樣,由於大量訂單的出現而提升不少,然而在渦扇10專案開始之後,因為全國各地都派出人員常駐,導致負擔增加的更多,伙食也就是個餓不著的水平。

而十幾個專家組成員總共就說了剩下10%的話,平均下來每個人不到1%。

旁邊同樣在收拾東西的另外一名專家也接上了話,用更加精煉的語言總結道。

當然省力氣了。

雖然常浩南本人實在不覺得有什麼慶祝的必要,不過畢竟是盛京軍區方面做東,既不用他,也不用從專案經費裡面出錢,也不好過於強硬地推辭。

再者說,就算他和其他負責評審的專家們不缺吃不缺喝,但對於那些過來長見識的普通科研人員來說,這類吃吃喝喝的環節,在90年代末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

包括全程在後面聽報告的列席人員,也安排了比平時標準更高的會餐。

但渦扇10肯定是不需要後面的了。

“我們也就是準備的稍微充分了一點,對於專家們的很多高水平問題都提前準備好了對策,所以整個流程可能會順暢一些……”

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李良新就表示軍區招待所晚上已經準備好了場地,請出席評審會的同志們一定賞光。

當然,最後的慶祝宴,是少不了的。

“二位前輩說笑了,評審會嘛,共同討論,共同進步,不管是爭論也好和諧也罷,都是為了專案能順利完成。”

其實常浩南也覺得這個評審會開的讓人撓頭。

其實一般來說,設計評審會不是開一次就結束了,初審、複審甚至三審四審都有可能。

不過嘴上還是要謙虛一下的:

其中大部分還是僅僅一兩句話的問題。

提問間隙還有水喝。

在把相關的檔案和材料交給機要人員儲存留檔之後,一眾人便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大禮堂,準備前往之前李良新說過的位置。

也是在軍區大院裡面,不過跟之前幾天用餐的機關食堂不在同一個地方。

路上,常浩南再次找到劉振響,說出了自己這兩天以來一直在想的事情。

“劉院士,我覺得,咱們在設計評審這個環節的貫徹實施方面,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