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的。
即便是對於王曉模這樣的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和院士而言,涉及到此等級別資金數量的專案也絕對不是寫個報告就能立項的。
最好還是有個名頭,或者趕上什麼事情。
比如圓環工程能順利落地,就是託了海灣戰爭的福。
這一點在軍工系統裡浸潤多年的常浩南自然也懂。
不過其實他心中就正好有個合適的名頭,只不過時間方面有點緊:
“王院士,不知道咱們現在生產這種相控陣雷達天線的效率如何?”
“不是很快。”
王曉模非常乾脆地交了底,他現在已經真正把常浩南作為平等的合作伙伴來看待了:
“半導體元件本身的生產其實還好,因為可以和其它雷達通用,所以有一些儲備,但對t/r元件進行封裝需要用到高矽鋁合金,現在我們只能透過人工銑削的辦法進行加工,產量和良品率都一般,像你剛剛說的天線結構,兩大兩小4面陣,至少要5000個元件,那怕是得半年時間才能生產出來,再算上總裝和除錯……8-10個月應該是比較穩妥的。”
“嘶……”
這個答案確實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預料。
不過話說回來,97年的電科集團竟然能靠自己把這玩意造出來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並且這個產能問題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華夏2006年就有了第一種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空警200,但直到2016年才批次裝備第一種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殲16。
旁邊的王曉模雖然自己心裡也巴不得馬上就能立項,但作為長者,還是反過來寬慰道:
“預警機畢竟是個戰略專案,小常同志也別太著急。”
“其實……我是在想,這個預警機能不能搭上9910工程這個便車……”
常浩南也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9910工程,顧名思義,是為了1999年10月的大閱兵進行準備的一個巨大專案。
雖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名字多用於專門指代99式坦克的原型車,但實際上,所有參與那次閱兵的裝備,大到飛機坦克小到衣服鞋帽,全都是屬於9910工程的一部分。
對於成熟裝備而言,這一專案的重點在於保供,但對於一些正處在發展中的型號來說,被列入這個專案就意味著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前世就有諸多重點型號從中獲益。
饒是見多了風浪的王曉模也被這個想法驚呆了:
“現在可都97年3月了,離9910工程驗收只剩下30個月,咱這飛機……”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低頭看了一眼自己手裡的公文包。
意思很明顯,這飛機甚至還處在連專案都沒有的草圖狀態,按照他過去對於航空工業系統的瞭解,30個月別說定型,恐怕連首飛都困難。
更別說立項還要走流程了。
哪怕按照特事特辦的速度來算,四五個月時間總是要的,這樣留給研發的時間也就兩年左右。
“其實如果雷達系統的進度能及時跟上,那載機平臺的設計和改造應該是不會有問題的。”
常浩南還是有點不甘心錯過這個機會。
閱兵絕對是最能讓人感到興奮的慶祝活動,尤其對於關注軍事的人來說堪稱過年。
而前世由於條件所限,華夏空軍在9910工程中最主要的收穫就是給蘇27飛機建立了一套像樣的保障體制,總算是讓這些飛機能從遂溪機場轉場到其它場站運作。
他準備彌補一下這個小小的遺憾。
不僅空警200,如果可能的話,他甚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