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就行了。

然而他剛把一塊牛肉放進餐盤,就又有一個看上去相當年輕的人出現在了旁邊。

“常工您好。”

常浩南有些無奈地轉過頭,準備接受對方套路化的賀詞。

然而對方下一句話卻是:

“我叫魏永明,是青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的研究生,想和您探討一下有關金屬熱加工過程工藝最佳化和過程控制方面的課題。”

儘管常浩南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控制學理論方面確實已經混出了點名氣,但他的第一反應還是意外。

“金屬熱加工?”

這個領域並不是常浩南曾經涉足過的,而且印象裡面青華大學也並不以金屬材料加工工藝相關領域見長。

“沒錯,這是今年我們學校從410廠接到的一個大專案中的一部分,已經被納入精工計劃的重點發展物件。”

聽到這裡常浩南懂了。

怪不得會找上自己。

他可是還掛著精工計劃總顧問的名頭呢,就等著過兩個月畢業之後轉正了。

那還是要聽一聽的。

畢竟也算是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而且他也最近這半年左右的時間裡,精工計劃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不如我們去旁邊邊吃邊聊?”

常浩南低頭看了一眼盤子裡的肉餅提議道。

……

幾分鐘後,兩個人坐在了旁邊一處不太起眼的長桌邊上。

“這個專案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在410廠之前那臺電火花打孔裝置的基礎上升級,開發一種微細電火花加工數控機床,二是針對高鈮鈦鋁合金材料開發新的熔模精密鑄造工藝。”

“前面做電火花加工那部分,我們目前完成的比較順利,已經進入了樣機研製階段,但是後一項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熔模鑄造過程同時涉及到力、熱、電的作用,並且材料的效能和晶相情況本來就受到元素成分的影響,自變數實在太多,我們幾乎用盡了目前能想到的手段,還是沒辦法很好地模擬出整個連續,或者哪怕是半連續鑄造過程。”

魏永明介紹完情況,常浩南馬上就明白了410廠這是要幹什麼。

由於渦噴14計劃的順利完成,他們這是在升級裝置,準備進行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生產!

電火花加工系統自不必說,三代大推的渦輪前溫度會提高到1200c的水平,需要更加複雜的主動冷卻技術,除了在設計上更加困難之外,對於加工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而第二項裡面提到的高鈮鈦鋁合金,則由於其高熔點、高強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的優勢,成為先進航發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換句話說,在經過了十年的反覆之後,渦扇10,終於邁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步。

這是410廠的一小步,卻是華夏航空動力產業的一大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