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臺被俘獲的無人潛航器上,算備份一共只有兩套gps接收模組,其中一套已經被裝在干擾機裡面,用來對訊號進行轉譯和分發了,能用來測試干擾效果的就只剩下一臺。

“不過,他之前確實無意中跟我說過,希望這個東西能在明年春天之前投入使用,還說如果運用得當的話,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郭林擦了擦額頭上流下來的汗水:

那就成了一錘子買賣。

但測試過程肯定不能這麼來。

“我怎麼一次都不知道?”

於是,徐洋就打了個飛的,從京城趕到了金陵。

“這半個月功夫,他打電話問過我四次進度,雖然每次都沒多說什麼,但按說不至於這麼頻繁才對。”

“四次?”

聽到這個回答,徐洋心態複雜地微微撅了撅嘴。

一片嘈雜之中,徐洋從車上拿起一個大喇叭,對著人群有條不紊地下著指令。

對方傳達了常浩南的意思,表示他們之前一直等的軍用gps接收模組已經拿到,並正在送往金陵電子14所的路上,希望她能儘快過去,把gps干擾裝置的專案收收尾。

所以這個測試必須得在一片極為開闊的地方才能進行。

她輕輕吸了吸鼻子,只覺得身上被剛剛一路上漫天飛舞的懸鈴木飛絮搞得有些不舒服。

不過,這個制導並不是自動駕駛。

不過對於徐洋一個地道的京城人來說,這裡的氣候反而不太容易適應。

“明年春天之前?”

本來郭林只是隨便一問,但這個突如其來的時間點讓他有些奇怪:

“這個時間有什麼特殊的麼……還是常總有什麼其它計劃?”

“這我就不知道了……”

說話之間,小車已經被推到了降落跑道的起點處。

等一會,它將在這裡被“釋放”,用於模擬一枚gps制導炸彈在平面上的運動軌跡。

“路徑座標點1-10設定在跑道上面,11-14沿著滑行道設定,16-20進入停機坪……”

四輪小車的機動性畢竟比只能依靠彈翼的炸彈要好得多,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出干擾效果,路徑設定也相對比較複雜。

實際上就是一架飛機降落在跑道上,然後沿著右側的滑行道滑回停機坪的過程。

“好,設定完成,準備釋放!”

隨著徐洋一聲令下,測試人員接通了蓄電池的電源。

緊接著,這輛略顯簡陋的小車便晃晃悠悠地向前行駛而去。

徐洋和郭林則一路跟在後面,觀察它的行動軌跡。

因為90年代的gps精度還比較有限,所以如果細看的話,其實有點畫龍。

不過,總體上還是沿著預設路線前進的。

十幾分鍾後,兩人一車順利到達了預定的座標點,也就是停機坪上車隊的位置。

偏差大概在2米左右,也符合軍用精捕獲碼的精度標準。

當然,實際使用中,由於制導武器的速度遠比這輛小車更快,武器上面的晶片算力也趕不上膝上型電腦,再加上衛星定位對於高程的精度很差,所以命中精度一般到不了這個水平。

像是衛星制導炸彈,一般精度會在10-30米左右。

當然,還是遠遠小於殺傷範圍。

“把車送回去,準備開始干擾測試!”

……

停機坪上,操作干擾機的實驗小組已經把裝置轉移到了臨近跑道的位置,並且把位於圓柱側面的發射天線對準到半空中。

由於很多gps制導武器的接受天線都有定向能力,因此直接從地面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