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中來,這樣後面計劃內涉及到的終端裝置,都可以選擇使用你們的新系統來規避國外廠商的歧視性政策,以及可能的制裁。”

對於一個作業系統而言,軟體生態的重要性至少不會弱於系統本身。

就比如桌面端系統,在常浩南重生之前,他們機構內的電腦都已經從ndo換成了國產的kylinos,但最早的時候,由於大量軟體並沒有做過linux適配,因此很還得額外再帶一臺私人的ndo電腦才能正常開展工作。

桌面端的事情,常浩南如今還影響不到,但90年代末這會,國內的工控軟體行業還處在萌芽階段,如果能透過精工計劃引導頭部使用者選擇,或者至少是相容國產系統,對於日後的發展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甚至於未來的硬體行業也可以這麼搞!

“真能如此的話,那就太感謝常總您了。”

常浩南的承諾對於魏永明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實際上,自從他幾年前開始關注自由軟體和linux作業系統的時候,就一直有自己在其基礎上設計新系統的想法,只是苦於條件不足而進展很慢,直到今年年初參與到這個專案中之後,才獲得了一個足夠高度的平臺來做這件事。

隨後不到三個月的功夫,他便完成了比之前兩年多加在一起都多的內容。

這還只是區區兩個專案提供的支援。

要是整個精工計劃……

魏永明甚至有點不太敢想那個時候的情況。

……

和魏永明的對話再次強化了常浩南推進多物理場模擬研究的迫切感。

他之前參與的八三工程,對於生產製造能力的要求相比於已經服役的殲轟7和過去的老殲8並無太大跨越,換句話說,木桶的主要短板在於設計,所以才能在幾個月時間裡短平快地實現脫胎換骨。

而作為第三代戰鬥機的十號工程和十一號工程則完全不同,全面領先的效能所依靠的並不只是氣動設計和航電的進步,對於飛機生產同樣提出了遠高於過去的要求。

即便不考慮長期短板的航空動力,前世這兩個型號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航材和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從國外進口,因此直到2010年代之前都難以鋪開生產。

如今在常浩南的幫助下,它們的定型時間必定要遠早於原來的時間線,如果依然因為製造問題而無法大量生產,那麼這個提前所帶來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

“還是要鞭策一下劉教授啊……”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常浩南思考了一圈,發現編完那部教材是目前能夠最快獲得大量理論經驗的辦法。

所以果然還是得從劉洪波身上薅羊毛。

這讓他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然而還沒等他找到劉洪波,就被杜義山帶著兩個身穿黑色西裝的男人在樓道口給攔住了。

“常浩南同志,您好。”

其中一個人上前一步,主動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如果不是杜義山就在旁邊,加上說話時還用著敬語,光看這個架勢,常浩南還以為自己幹了啥傷天害理的事情要被辦了……

然而事情的發展方向卻跟他想的完全相反……

“我們是來送您的獲獎證書,以及頒獎儀式的邀請函,需要您籤個字確認收到。”

“獲獎證書?”

“什麼獎?”

常浩南看著稍遠處一臉神秘笑容的杜義山,有些茫然地問道——

怎麼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