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講了四十大幾分鐘。

能聽出來,林旭絕對不是照本宣科死記硬背,他在管理上是有自己理解的。

很多地方他都是直接拿本廠,或者是一些國際知名企業的例子甚至資料舉例。

要知道,這可不是二十多年後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一些中層管理腦子裡沒有點真材實料,只要有搜尋引擎一樣可以當ppt戰神,

林旭講的這些東西,在這個年代那都是相當有價值的。

“所以,林廠長,既然你已經引入瞭如此完善的管理體系,你認為,咱們廠虧損的主要原因會是什麼?”

這個突然問出的這個問題讓林旭表現出了一些沮喪:

“無非是國企的那些老問題。”

“管理辦法再好,說到底也要靠人來幹,國有企業,關係複雜、人浮於事,年輕人抱著鐵飯碗想要混日子,老油子在廠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外面接私活比誰都積極,行政管理人數倒是多,效率卻高不起來,清理出一些沿街店面出租,卻因為客流量和政策問題沒辦法租高價……”

常浩南表面上擺出認同的樣子,心裡卻已經想明白了一半——

今天就是把西門子給搬過來,管理辦法也跑不出牆上貼著的這些東西。

擱在幾年之前,國企管理體系亂套的時候,還會因為存在各種掣肘和傾軋而導致束手束腳,而現在廠長負責制下,廠長本人看上去比誰都懂管理懂技術,最後竟然整出這麼個結果?

同時常浩南也理解了為什麼連年虧損之下,這位林副廠長還是一直能坐穩位置。

因為就以後者剛才的表現而言,但凡是個別人過來,都會覺得廠子的虧損屬於非戰之罪。

換個不懂行的廠長反而有可能更差。

實際上,從資料來看,前任廠長走人之後,他雖然沒把廠子變得更好,但至少勉強止住了頹勢。

至於林旭剛剛提到的理由……

那些話,可以說服很多人。

因為90年代末這功夫的輿論風向就是這樣的。

國有企業就是原罪。

沒有人會對此提出異議。

但這說服不了他。

因為林旭提到的那些問題,實際上是大規模企業的通病。

前世常佳瑤沒有走上招飛這條路,畢業之後換了幾個知名大廠工作。

常浩南可以肯定地說,上面的情況,一樣不缺。

所以,那些當然都是問題,但肯定不是根本問題。

林副廠長確實是有水平的。

面對一個很有可能懂技術的人來視察,他就把花招玩到了企業管理問題上面,搞避重就輕這一套。

如果換一個人過來,被他這麼連環套一蒙,絕對是深信不疑。

而接下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江重的資產負債表到底為什麼會是之前那個樣子。

5個億的負債肯定假不了,但是哪怕不算地產,就目前看過這幾個車間裡的裝置,常浩南怎麼估計也不可能只有幾千萬人民幣。

想到這裡,他裝作無意地問道:

“我聽說,咱們廠好像要歸到兵器工業總公司那邊了?”

林旭一愣,旋即搖了搖頭:

“去年年末是有這麼一說,但後來我們廠把資產負債表提交上去之後,就沒了下文,估計是被我們5個多億的負債給嚇著了……”

“5個億的負債?”

常浩南故作驚訝:

“我搞航空出身不太懂機械,但是就這些廠房,還有裝置算一算,怕是也能抵掉相當多一部分了,這麼難脫手麼?”

“您有所不知。”

林旭把常浩南帶到一排蒙著雨布的裝置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