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為flankerr的 (第2/2頁)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txt電子書 十月廿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殊優勢,又和波音空客麥道的維護保障體系都不相容的新飛機。
所以圖波列夫從一開始就努力錯了方向。
因為換個思路的話,這個型號作為一種軍用特種飛機平臺還是能看的。
再怎麼說也比圖154m和運8強……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把飛機的各項資料調整成符合華夏航空工業標準,那麼也可以作為製造百噸級客機的練手之作。
眼下已經是11月初,滬飛那邊生產md90的專案,基本算是進入生命倒計時了。
在原來的時間線裡,md90的生產線停掉之後,航空部又把希望寄託在了歐洲人身上,希望能夠在華夏生產一種100座級別的ae100小型幹線客機。
結果當然也是毫不意外地不了了之。
後來空客公司直接拿著這個ae100的設計,幾乎原封不動地搞出來了a318客機。
……
總之幾番折騰下來,當年花費大價錢升級的飛機生產線只好用來給津門的空客飛機總裝線提供工具和裝置,
更加寶貴的、有大型飛機制造經驗的技術工人同樣因為失去了訂單也,只能無奈離職或者轉行。
也意味著這套從運10專案開始,經過多次曲折反覆勉強搭建起來的技術體系轟然倒塌。
相比於運10本身,這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損失。
此後便是十幾年的技術空白,華夏能夠自行生產的最大飛機,一直停留在60噸級的運8。
直到2015年c919的001號原型機下線,滬飛才算是恢復了幹線客機的總裝能力。
實際上,無論空客還是波音,眼下都是如日中天,不可能同意把飛機生產的主要部分放在華夏完成。
至於改用華夏標準生產飛機……
笑死,夢裡都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但處在困頓之中的圖波列夫就不一樣了。
除了圖160之外,只要給錢,基本是要啥就敢給啥。
有了蘇霍伊設計局在十一號工程上做出讓步的先例,也不用擔心俄國人像前世那樣油鹽不進。
而且,既然涉及到生產標準的調整,那就免不了要和華夏的技術人員進行合作。
這樣在大型飛機的設計領域,也可以稍微取取經。
常浩南畢竟不能像修仙小說裡面灌注功法那樣給別人提供熟練度。
未來他面對的專案只會越來越複雜,不可能像改進機翼或者壓氣機設計那樣,主要工作由一個人來完成。
而工程領域,經驗的重要性至少不弱於理論。
否則曾經也是基建狂魔、造艦大國的英美,也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失去這些方面的能力。
“嗯……”
常浩南看著窗外已經處在落地滑跑之中的圖204s,腦中愈發勾勒出了一個清晰的思路。
還是得雙贏。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