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的明明白白,最後問你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就差把“我要拉攏你”五個字寫在臉上了。

方法很老套,但是有用。

至少在一般情況下很有用。

“下一步麼……”

常浩南沉吟了一會。

他倒不是在糾結自己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到榮譽級別,而是真的在思考。

“對於華夏空軍來說,八三工程只能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要想直面新世紀的空防壓力,還是要把重點放在第三代戰鬥機上面。”

“所以,十一號工程,我肯定會參與,白天的時候何工已經跟我說了俄方的協議內容,對我們非常有利,尤其是可以更換其中90架飛機的機載裝置,操作空間非常大。”

聽到這裡,楊奉畑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一開始,他同意讓常浩南和姚夢娜加入八三工程,多少還是看在杜義山和梁卓平的份上,對兩個人的期望也不過是“能幫上一點忙”。

但是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的心理預期錯的離譜。

先是發現了副翼反效問題,然後又順手重新設計了一套前緣縫翼來提高飛機的低速效能,最後甚至解決了困擾渦噴14數年時間的壓氣機設計缺陷……

更重要的是,常浩南不僅自己的工作能力極強,甚至還能夠帶動整個八三工程專案組的效率。

這對於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來說非常難得。

簡直是寶藏男孩。

所以,當楊奉畑得知渦噴14的地面模擬測試一切順利,甚至還順帶著讓科工委決心搞一套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標準時,他便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常浩南在八三工程設計定型之後繼續留下。

至於姚夢娜……

哪怕是根木頭,都能看出來她對常浩南有些超出友情範疇的想法。

所以只要能把後者留下就行。

然而,就在楊奉畑覺得自己已經穩操勝券的時候,常浩南卻又繼續說道:

“不過,在有了這段時間參與八三工程的經驗之後,我更希望自己能跳出具體的專案,解決一些我們航空領域緊缺的、方法論領域的問題。”

“跳出具體專案?”

楊奉畑覺得自己的心臟可能受不了這麼大起大落。

“是的,我想嘗試解決第三代戰鬥機相關的一些普適性的問題,比如飛發匹配領域的飛推一體化控制、飛控數字化設計、喘振監測這些。”

常浩南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當然,這些技術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型號上面的,所以,還得麻煩您,到時候在十一號工程裡面,給我留一個位置。”

“呼……”楊奉畑長舒了一口氣。

“當然,十一號工程雖然不是我負總責,但這個要求,我還是可以拍板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