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拯救大兵運8 (第2/2頁)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txt電子書 十月廿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螺旋槳飛機中已經算是比較快的,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來流速度超過75m/s的情況下,過冷水滴在撞擊到機翼表面之後會有更大的機率出現撞擊回退,而不是正常的鋪展粘滯現象,所以氣流速度更快的機翼上表面反而相對乾淨。”
“並且,就算機翼上表面發生結冰,由於更快的來流速度也對應著更小的來流角度,其冰形也主要為沒有溢流過程的霜冰,附著能力很差並且冰面形狀與機翼形狀十分接近,危害相比前緣和下表面的命冰要弱的多。”
“如果這是一架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飛機,比如運5,那麼重點關注的積冰區域就會變成機翼前緣和上表面。”
常浩南的解釋條理清晰,很快就讓圍在四周的工程師們聽明白了:
“所以咱們,或者說過去的幾乎所有大型螺旋槳飛機按照經驗搞的除冰裝置,其實都沒有抓住重點?”
“是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然後重新拿起筆指向水平尾翼的部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飛機的積冰程度會隨著機翼弦長的增加而減弱,也就是越靠近機翼外部,越不容易發生積冰,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水平尾翼的積冰情況往往比主翼更加嚴重。”
“而根據我們的研究,相當一部分情況下,機翼結冰不僅不會導致升力下降,反而還因為積冰背部區域形成的強烈渦流而提供了額外的正壓區域,對於一架正常佈局的飛機而言,就會出現強烈的低頭力矩,之前的那架運8j,也就是因此而發生了事故。”
“……”
在常浩南之後,是介紹氣象學因素對於積冰問題影響的林國範,以及機翼表面微結構設計的祝蘭。
這場開在總裝車間裡面的小規模研討會一直持續到了當天夜裡,就連晚飯都是食堂派人送過來的。
隨著三個人的講解不斷進行,一套嶄新的積冰理論逐漸鋪陳在了所有參會人員的面前……
“那麼,只要我們根據不同的積冰情況,在機翼的不同區域給出不同的除冰設計,就可以大大提高防冰能力,並且改善能量消耗水平。”
“根據我們的計算,在積冰情況最嚴重的機翼前緣應用祝蘭教授設計的柱狀表面微結構之後,這四條線所對應的工況下,每米機翼所需要的電加熱除冰系統功率需求分別為 160465992 1430而氣熱除冰系統的換算熱功率分別為1284028171265”
“即便考慮留出50%的安全裕度,也比之前蘇聯人的設計節約65%的電能和85%的熱能。”
“尤其是後者,在熱氣除冰裝置開啟的時候,可以直接提升大約8%的發動機輸出功率!”
常浩南說到這裡,把手中的鉛筆丟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所以,同志們,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計算結果,把對應的兩套除冰裝置給設計出來,並且跟機翼內部結構進行匹配,讓運8這個老兵煥發新生!”
注:本章中關於機翼上下表面流速的問題採用了中學課本上出現過的伯努利原理(高流速帶來低壓力)進行解釋。但嚴格來說,人們至今仍然並不完全清楚“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這個問題,關於機翼升力的具體來源,也分為幾種不同的流派<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