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拉他們一把。

“我們所……還有優勢?”

孫惠中被這句話驚得差點拿不住筷子。

“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嘛。”

常浩南也被對方的反應搞得有點想笑。

按照正常的標準來看,648所確實找不出什麼優勢,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倒也未見得如此……

“伱們的設計經驗確實不足,但這同時意味著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和歷史包袱,可以輕裝上陣學習新思想新理念,你看這些天你們學數字化設計的效率就很高,比601和611的同志們都快不少。”

“還有,你們人才隊伍建設比較薄弱,但規模小也未必都是壞事,船小好調頭,大家的利益也比較一致,沒有那麼多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的問題。”

“另外你們的所在地確實比較偏僻,但是相對來說也更加清淨……”

聽著常浩南的這些高情商言論,孫惠中露出了一個有些古怪的表情:

“常工,您確定這是在誇我們?”

如果他自己不是648所出身,光是聽這些話沒準就信了……

“咳咳……當然是在誇你們,沒開玩笑。”

常浩南也意識到自己說到最後有些放飛自我,只好輕咳兩聲掩飾尷尬:

“你們在工程經驗,以及飛機複雜系統的氣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短板很明顯,就算有了這個高階教練機專案練手,真想跟601、603、611這些老大哥較量,恐怕也討不到什麼便宜,而且這方面的優秀人才也會往那幾個大的研究所集中,說實話,這方面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孫惠中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可這是馬太效應的規律,光靠我們自己恐怕很難扭轉局面。”

儘管並不願意承認,但他知道這些都是正確的。

就算在常浩南的幫助下能夠掙扎求生一段時日,他們也很難保證跟上華夏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步伐,最後的命運很可能是併入某個兄弟單位。

“所以我才說,讓你們試著在其它賽道上發力。”

常浩南用手指輕輕在桌面上敲了兩下:

“氣動和結構方面是短板,那就不要在這兩個方面搞太複雜的設計,氣動越簡單越好,飛機也不要造那麼大,結構上的問題就會少很多。”

“你們可以重點招募一些通訊、無線電和電子資訊工程方面的人才,並且給予相關領域足夠的重視。據我所知,航空工業系統每年在這些專業招聘的人數還比較少,你們打一個時間差,應該很容易佔據先發優勢。”

“呃……氣動簡單,還是小飛機……這樣的產品造出來,真的有競爭力麼?

孫惠中有些茫然地看向對面:

“我是說,就算要造通航飛機,我們好像也很難比得過洪都那邊,現在運5應該是絕對的統治地位。”

“不是通航,是無人機,就像美國人的先鋒還有捕食者那樣。”

實際上,這是常浩南已經想了許久的事情。

除了少數特例之外,大部分無人機作為“飛機”的部分其實都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讓那幾個實力強勁的所去做反而有點大材小用的意思。

而遠端通訊控制這方面大家又都是空白,同處一個起跑線的情況下,反而可能是648所這種規模不大還有生存壓力的單位發展更快。

“當然,我們國家現在的衛星資源還比較有限,要想透過衛星通訊實現超大範圍控制還不太現實,但哪怕只靠地面站發出訊號,也足夠在幾百公里的範圍內操縱無人機做一些簡單的飛行動作了。”

“無人機……”

這個名詞對於孫惠中來說當然並不陌生,華夏航空工業接觸無人機並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