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對話之後,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md90這個專案現在連零部件生產都開始了,總不能無緣無故叫停,你準備怎麼處理?”

雖然這是個疑問句,但從杜義山的表情來看,他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跟丁高恆對一下答案罷了。

“杜老這就是明知故問了”

後者把菸蒂丟進菸灰缸,揉了揉有些發乾的嘴唇:

“剛才小常同志也說了,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跟我們建立一套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體系並不矛盾,所以……”

“把幹線飛機專案的重點改為消化吸收重點技術,還有總結積累大型民航客機的總裝和製造經驗吧,這些我們以後也都用得上。”

……

當休會時間結束,會議重新開始之後,現場的氣氛變得完全不同。

之前端坐首位、始終沒有表達任何態度的丁高恆幾乎是開門見山。

他表示全新的、自主的航空工業標準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舊的標準中有很多都只是為了在客觀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解決有無問題,以形成一個基本的框架體系,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應該考慮對其中不合適的內容進行徹底補充和替換。

作為科工委主任,他的表態分量自然完全不同。

下半段會議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瞬間。

儘管滬飛方面的幾個專家選擇保留意見,但還是同意著手進行全新標準的設立準備工作。

國防科工委這套體制的優勢就在於,儘管討論的過程可能出現不同意見,但是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後,整個系統還是能夠保證勁往一處使。

於是在當天晚上就成立了一個以劉振響為首、共計10個人的專家組。

他們的任務有兩個。

一是前往涪城跟蹤渦噴14的測試情況,以及對那份《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進行更詳細的審定。

二是如果審定順利透過,那麼就在《方法》的基礎上,對gjb/z64-94進行重構,以建立一個新的、與華夏的實際情況適應的氣畸變試驗標準,作為航空工業新標準體系的起點。

常浩南這隻蝴蝶掀起的颶風,正變得越來越猛烈。

加更還是在下午<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