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 (第2/4頁)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txt電子書 十月廿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就必須有一套自己的、獨立的發展體系,我希望透過崑崙專案來證明這一點。”
電話那邊,杜義山和丁高恆對視了一眼,互相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了驚訝。
常浩南雖然並未直接說明自己支援哪一方,但從剛剛的回答中,明顯能聽出他的立場是要對現有標準進行大改。
或者乾脆點說,另起爐灶。
甚至還更為激進——
不只是對gjb/z64-94,而是要對整個航空工業的標準體系進行重構,把原來東拼西湊出來的東西給統一起來。
二人誰都沒有想到,一個還沒畢業的本科生竟然會站在這樣的高度思考問題。
而且還真讓他思考出來了點東西。
想到這裡,杜義山又抱著濃厚的興趣問出了第二個本來不在計劃之中的問題:
“這個想法確實很好,但是目前滬飛那邊已經在跟麥道合作生產md90客機,而且進度相當不錯,如果要對標準體系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變動,那這類合作專案該怎麼處理,你考慮過沒有?”
“當然考慮過……”
常浩南一邊說著不太重要的內容,一邊飛速組織語言。
滬飛和麥道的專案他之前沒想過,也沒必要想,因為再過幾個月,波音併購麥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個專案攪黃,並且又讓人銷燬了已經送到華夏這邊的md90相關技術資料。
意思非常明顯,哪怕這個型號不要,也不可能讓你華夏得到相關技術。
當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們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購不影響幹線專案的合作,只要滬飛願意繼續幹,波音就會繼續提供支援”。
但是轉過頭來,又宣佈將在1999年底徹底關閉美國本土的麥道生產線,不再發展新的麥道家族飛機。。
這個舉動直接導致全球民航業對md系列客機信心崩盤,哪怕滬飛把飛機造出來,也根本找不到客戶。
如果靠補貼讓國內航空公司內部消化,那造一架飛機就要賠進去將近一個億。
於是“造不如買”的輿論再次佔據上風,最後滬飛方面迫不得已主動叫停了專案。
而在合作持續的十年中,為了適應麥道所代表的美國體系,滬飛已經放棄了運10時期形成的標準和經驗。
如今md90生產被叫停,美國體系也沒適應過來。
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合作生產md90的幹線飛機專案從一開始就走歪了。
航空製造業屬於妥妥的技術密集工業,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崗位,並且培養一批熟練的工人和工程師。
這些人才對於未來華夏自己的航空工業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從這個角度講,給別人代工生產飛機並沒有問題。
而且產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個飛機都放到華夏生產。
然而md90專案中,代工生產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頭在於有人想要讓整個航空工業,至少是民用航空工業全方位與美國繫結。
這是不可能有好下場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來了,也只不過是個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別說華夏了,就連作為美國鐵桿小弟的日本,都在這條路上撞的頭破血流。
每次只要有一點取得突破的跡象,就會遭到飽含父愛的全方位打壓。
到了那個時候,要是你的整個行業體系都完全依賴對方,自然會毫無還手之力。
常浩南的想法是,長痛不如短痛,沒必要像原來的時間線中那樣,在糾結中拖到1999年。
跟美國的航空工業體系早一些切割反而是件好事。
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