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000噸的華夏來說有點遠,二來坐在這裡的都是航空工業系統的人,也確實不算太懂。

所以眾人的話題很快又回到了目前正在推進的幾個重點型號上面。

但其中的羅洋卻瞟了一眼斜對面的常浩南,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總之,這場慶功宴就在一番其樂融融的學術和產業發展討論之中結束了。

離開三座門的時候,徐洋特地找到常浩南,遞上了兩張便箋紙,其中一張寫著自己的辦公室電話和傳呼機號碼。

“常博士,我們互相留個聯絡方式吧,都已經快21世紀了,寫信溝通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說到最後她自己都不禁露出了一個笑容。

當初寫第一封信的時候是因為實在沒辦法透過電話聯絡到常浩南才出此下策,結果倆人後面竟然一直你來我往地用書信溝通了幾次,還用這種方式發了一篇並非兩人主業的頂刊。

“電話號碼麼……”

常浩南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個年代能用上手機的人沒有多少,基本都是固定電話,而他因為工作特點需要四處出差,一年到頭恐怕也很少會在某個固定的地方待著。

“我先給你留實驗室的固定電話好了,但我平時很少在實驗室待著,所以你可能需要多轉接幾次才行。”

徐洋點了點頭,接過常浩南給回來的紙條:

“不用傳呼機麼?”

實際上,從去年,也就是1996年下半年開始,傳呼機業務就已經開始大幅度下滑了,尤其是在京城這樣的大城市,受到已經開始降價的手機衝擊非常嚴重。

不過在前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現象並不能非常迅速地反饋到使用者手中,所以還是會有很多人把呼機當做主要的聯絡方式。

“呃……一直沒買,後面真有需要的話,可能會直接買個手機。”

重生之前的常浩南就是個普通的窮學生,跟家裡聯絡也都是他主動打電話,自然不會去花大價錢買個尋呼機。

而重生之後常浩南也基本不亂跑,哪怕休息時間也基本都宅在宿舍或者家裡不難被找到,所以一直以來也沒有相關需求。

更主要的是,他知道尋呼機這個東西最多大概一兩年後就會在大城市被淘汰,自然不可能現在入手。

“看不出來嘛,常博士還蠻有錢的。”

徐洋笑著把便箋紙摺好裝進包裡:

“那以後就麻煩你多主動聯絡我咯。”

“當然……沒問題。”

常浩南突然覺得自己有些應付不來對方了。

……

離開三座門之後,常浩南自然是回到了學校附近的家裡。

按照他原本的計劃,後面應該要拿出幾天時間來跟劉洪波教授專門討論一下教材的事情,再加上之前已經在鎬京那邊摸魚了有一段時間,所以他第二天一早就直接來到了久違的學院大樓。

當早早來到實驗室的方振看到門口站著的常浩南時,他甚至表現出了一瞬間的茫然。

“師弟?你怎麼來了?”

“來實驗室不應該很正常麼……”

常浩南露出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們來實驗室當然很正常。”

方振二話不說直接起身,拿起旁邊的暖壺給常浩南倒了杯水:

“師弟喝水。”

他決定趁著現在的機會多在嘴上佔佔便宜,同時跟對方處好關係。

實際上,方振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局外人,對於常浩南這段時間做的事情幾乎一無所知,但即便是有限地、可以被透露出來的那一點,也足夠讓他看出自己這個師弟絕非凡人了。

“誒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