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常浩南當然能懂。

顯然,這件事情是被上面給特事特辦,加急處理了。

“你儘量明天回京城來,有一些事項還需要你親自確定。”

“好,我明天一早就回去!”

常浩南直接就精神了。

什麼遊山玩水,太墮落了,呸——

雖然提前這麼長時間透過稽核,公司的辦公地點還有具體的人員架構肯定都還完全沒有準備好。

但這並不重要。

一家企業,尤其是國企,最重要的一個是組織架構,一個是公章,還有一個就是公司賬戶。

只要這三樣定下來了,剩下的再拖也沒關係。

反正具體負責業務的部門就是他那個專案組,torch multiphysics軟體的測試至少也要持續半年左右,一時半會也不會進入維護週期。

更重要的是,這兩邊的領導都是同一個人,不會出現相互傾軋的事情。

結束通話之後,常浩南興奮地朝著空氣揮了下拳頭。

一年多點的時間,從一個普通學生幹到前世都從未涉足過的國企總經理——儘管規模上只能算小微企業,要說不激動,那絕對是假的。

這種東西都需要一個脫敏流程,就像剛重生那會,哪怕完成一個很小的專案都足以讓他高興半天,但隨著習慣成自然,到了現在,基本上只有一些像是渦扇10這樣的大專案能帶來同樣的興奮感了。

因此他在休息了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了京城。

由於公司在名義上畢竟是科學院下屬單位,因此行政上的操作還是需要科技委過一遍手。

在宋建安排的一間會議室裡,來自經貿委和企業工委的幾名工作人員和常浩南見了面。

一般來說,即便國企成立的審批已經透過,後續的企業以及組織關係註冊流程也相當麻煩,絕不是幾個人聊聊天就能搞定的。

但是這次的令畢竟是從上面直接下達,所以受到的重視程度自然不同,兩個主管部門乾脆來了次合署辦公。

簡單來說,就是把需要的資訊一次採集完成,後面再由他們回去慢慢處理。

這樣就能給常浩南省下不少事。

後世這樣的情況當然非常正常,但在90年代末,絕對屬於破天荒頭一遭。

至於財政部那邊……

還沒到需要他們發揮作用的時候。

“常浩南同志,這是跟新企業相關的審批手續,企業性質確認檔案、企業規模和經營要求,還有……”

雖然檔案看上去一大堆,讓人有些眼花繚亂,但總體上講竟然不算複雜。

企業管理方面連二把刀都算不上的常浩南也很快就完全明白了自己任職之後的具體工作。

主要是目前規模還小,而且經營地點也非常單一,所以怎麼都好說,也沒有太大管理難度。

如果真是那種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規模的超級央企,那別說常浩南只是在抗洪搶險中做出突出貢獻,就算他直接把長江水患給根除了,也不可能直接讓他去管。

怎麼也得從下到上逐級歷練上幾年功夫。

“還需要確定公司的名稱還有標識這些文化元素,王主任的意思是這方面完全尊重常浩南同志您的意見,只要不是過於奇怪的名字就可以,您可以回去仔細考慮一下……”

好在常浩南早有準備:

“不用了,我已經想好了,公司名稱就叫火炬,至於標識也在我電腦裡面……”

……

整整交流了一個上午之後,眾人才把所有跟公司相關的資訊確認下來。

臨走之前,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