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想,說到底,還是得感謝您,還有眾位前輩給我提供了足夠好的機會和平臺,包括我這次能夠拿獎,也還是仰仗了諸位前輩和同事。”

這種私下對話,本就不是裝逼和說場面話的時候。

常浩南對於楊奉畑的感謝,倒也是發自內心的。

在昨天參加儀式的時候,常浩南在一張表上面看到了幾個人在競爭獎章過程中的相關情況。

而在他的推薦單位一欄裡面,填的是: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主)京城航空航天大學(協)。

足以見得,楊奉畑哪怕在這件事情裡面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也至少應該是首倡者之一。

畢竟去年年末的時候,對方曾經親口保證,要推薦一個大獎給他。

常浩南過去就對這位總師的性格有所瞭解。

脾氣火爆,甚至帶著些許江湖氣,不過也是直來直去,言出必行。

說了給他推薦,那就肯定會給。

只是,此前完全沒想過會大到這種程度。

“現在這裡也沒有外人,我就直說了。”

面對常浩南的感謝,楊奉畑倒也沒推脫。

“這個獎,最開始確實是我要求梁卓平往上面申報的,當然後面涪城、蓉城、鎬京方面的同志也給你提供了不少參評材料,不過最後真正能評上,那靠的還是你自己,據說這次是將近一千號人選出來的你們六個,競爭相當激烈了。”

“當然,推薦你上去麼,我也是有私心的,以後你成了紅人,可一定要記著在我們所的專案上多幫襯幾把,去年下半年有你在那時候,推進專案的速度簡直了,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跟做夢一樣,還有數字化設計組的林示寬他們,成天唸叨你,我看就差把你的照片裱起來掛在他們計算中心的大門頂上咯……”

電話那邊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掛樓外面就不必了……”

儘管知道楊奉畑大機率是開玩笑,但常浩南還是趕緊阻止。

啥身份吶把照片掛在外面。

嫌命長到續不完了屬於是。

“放心吧,他們有數的。”

楊奉畑也是呵呵一樂:

“有時間可以回盛京這邊來看看,你是柳城人,算起來咱們還是老鄉,就算沒有專案,也可以回來探探親嘛。”

實際上,在今年年初,楊奉畑第一次提出要給常浩南申報五四獎章的時候,打的算盤本來是以此拉住後者,再借著近水樓臺的優勢,等對方畢業之後爭取讓他直接入職。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常浩南在隨後四個月時間裡玩了一波大的,導致這個名字在國防科工委系統內部的高階別人員裡面很快擴散開來,盯上他的眼睛相比之前已經多出來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方面,這個五四獎章推薦對於常浩南的重要性,一下子就掉下來了——你601所不推薦,有的是人排隊等著推薦。

另一方面,饒是他楊奉畑膽子很大,但面對這麼多同行,也有點怕犯眾怒。

總之到了和常浩南打電話的這功夫,他已經完成了一次自我和解,選擇了退而求其次。

畢竟以對方的能耐,只要能在他們的專案上多花點心思,不說直通大結局,至少也可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而常浩南自然也能猜到楊奉畑的心思。

這種事情,說起來也算是雙贏。

雖然他更希望自己能開發出一些工具,或者方法論性質的東西,以更水露均沾的方式推動華夏的科技和工業發展

但專案嘛,肯定還是要做的。

技術工作是他的立身之本,哪怕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地位,也絕對不能丟。

更何況到現在為止,常浩南還沒有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