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齒結構,可以明顯削弱2khz以下的風扇的寬頻噪聲,您如果感興趣的話,等會下了飛機可以仔細看一看我們的螺旋槳設計。”

這種梳齒結構的設計需要非常精妙,還需要和螺旋槳以及發動機本身進行適配,並不是那麼容易學走的。

而且瑞吉特不過是個航空公司的職業經理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這種梳齒結構前緣實際上會對螺旋槳的效率產生影響,因此並不能完全按照靜音要求進行最佳化,如果隨便抄一個差不多的上去,綜合效能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

實際上,真正讓這架飛機噪音降低的,是高全剛剛語焉不詳的那部分——

在常浩南開發出主動機翼顫振控制的邏輯之後,他很快開始考慮如何把相關思路擴充套件到其它領域。

而眾所周知,振動和噪音本質上是一回事。

既然可以採集機翼顫振資料再透過主動施加不同相位的振動進行控制,那麼對於更加規律的聲波自然也能照章辦事。

也就是主動降噪的邏輯。

實際上,606所在過去就研究過類似的技術,他們曾經在運7上嘗試使用基於揚聲器陣列的主動噪聲控制,也就是後世很多豪華車裡面的那套,效果出類拔萃,可以把噪音降低驚人的13-22個分貝。

然而這套裝置成本突破天際不說,重量和耗電量也相當誇張,甚至會直接影響到飛機的基礎效能,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而常浩南卻採用了另外一種思路。

雖然也是主動降噪,但他沒有額外安裝音響裝置,而是讓飛機的兩個螺旋槳之間保持一定的相角差,相互降低另一側螺旋槳的噪音。

實際上,在最初完成的相角控制演算法中,甚至加入了根據飛機不同的飛行高度和速度自動計算最優相角差的功能,可以在幾乎所有飛行工況下實現噪聲的最最佳化控制。

但是p27j這個發動機實在拖了後腿。

它在底子上還是機械液壓控制的那套邏輯,控制精度甚至還不如殲10上的al31fn。

好在606所的研究人員後來把電子控制器玩出了不少新花樣,儘管只能採用固定的同步相角差,但相比於這個年代的其它競品來說,這點優勢已經足夠了。

瑞吉特剛剛的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

為了展示飛機的航程,這次飛行體驗持續了將近四個小時才結束。

不過下了飛機之後的瑞吉特完全沒有感到過去幾乎已經習慣的耳鳴和眩暈,最多隻能算是有些正常坐飛機的疲勞而已。

一行人回到車上之後,已經從剛剛那份震驚中恢復過來的瑞吉特也不再有什麼矜持:

“高先生,我們需要貴方提供一份完整的報價單,以及具體的交貨時間表,您知道,這畢竟是一架全新型號的飛機。”

新舟60的技術來源實際上是運7,當然飛機本身已經脫胎換骨,並且安24這個飛機在國際上的名聲一般,鎬京這邊不可能腦子有坑去宣傳二者之間的關係,因此新舟60在市場上屬於全新型號。

相比於atr72-500這樣的子型號升級,新飛機在交貨週期方面無疑會讓人有所顧慮。

尤其對於曼谷航空這種規模本身就很小的航司,錯過一個旺季的生意很有可能就是生死之別。

“沒問題,不過我們需要大概兩個工作日來準備兩種語言的檔案,中間這段時間,我想,就讓我們公關部派人帶您在鎬京遊覽一下?”

高全試探性地問道。

這個遊覽,自然不是真的遊覽。

做生意嘛,哪怕是賣飛機這種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生意,也離不開接地氣的部分。

除了拿出過硬的產品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