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展示一下殲83的爬升率 (第2/2頁)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txt 十月廿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鏡蛇機動,我們不能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得想想咱們有什麼獨特的優勢才行。”
這段發言顯然非常中肯,因此大家也都順著他的思路開始了頭腦風暴。
“獨特的優勢……但我們更擅長的東西沒辦法在航展上面表演出來啊。”
“我們的升限比他們高,但是……”
飛行表演本身性質特殊,為了讓觀眾能夠憑藉肉眼進行觀賞,進行的肯定都是低空低速科目,飛行過載也沒辦法拉得很大。
這對於一架高空高速取向的飛機來說,實在是不夠友好。
常浩南此時也有些苦惱,他這幾個月以來對殲8-3所做的改進,核心還是集中在低空低速飛行條件下的操縱性方面,讓飛機能飛到過去根本不敢想的2.4倍音速其實算是捎帶手的事情。
但二代機的底子,低空低速操縱性再好,你真要跟升力體設計的蘇27去比……
總歸不是那麼回事情。
他一邊在腦海中盤算著可能的表演內容,一邊低頭看了看航展中安排的其它內容,想要從中找點靈感出來。
“蘇27和蘇30雙機對飛……”
剎那間,一個想法劃過了常浩南的腦海。
“其實非要說的話,優勢專案我們還是有的……”
“可以讓04號原型機重點做一些垂直方向的機動,尤其是大角度爬升,在更換了新的發動機之後,飛機在不攜帶武器的起飛狀態下,推重比是超過1的。”
在場所有人對於飛機的基礎效能當然都算是瞭若指掌,但還是有人存在顧慮:
“垂直機動……但蘇27的推重比還要更高啊,真要比爬升率,除非去到1.5萬米以上,否則還是佔不到便宜。”
“常理來說確實如此,但是相比於其它效能,這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常浩南調整了一下坐姿,對剛才說話的那個人說道:
“我看了蘇霍伊方面提交的表演內容,都是雙機共同表演,而且整個表演時間非常長、”
“這就意味著那兩架飛機在起飛的時候要裝載更多燃油,而且,其中單座的蘇27飛機要在表演中和雙座蘇30的動作配合,無法發揮出全部的效能來。”
大家都是內行人,經過常浩南這麼一提點,自然都能理解是怎麼回事。
對於幾乎所有的戰鬥機而言,雙座版本都需要額外的重量和空間,以容納多出來的一個飛行員以及相應的操作和生命維持等裝置,因此效能相比於同型號的單座版本會弱上一些。
根據具體型號不同,差距大概在5%-10%之間。
但側衛家族是個異類。
由於其標誌性的帶俯角機頭設計,串列雙座型號蘇27ub的“後座”嚴格來說是在前座的後上方,兩名飛行員的高度差距極大。
這種設計給後座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視野(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沒什麼用,本質上還是為了容納那個碩大無比的雷達),但相應地也極大地增加了飛行阻力。
這還沒完,因為座艙加高會影響到垂尾效率和航向穩定性,所以雙座版本又換了一個尺寸更大的垂尾……
總之一番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操作之後,雙座側衛的飛行效能相比於單座版本的差距遠大於一般飛機,普遍認為會有15%左右甚至更高。
“不僅這樣,咱們的表演時間比較短,所以沒必要按照常規套路帶上半滿的燃油量,也可以減少一些自重。”
“這樣裡裡外外算下來,至少從體感上,應該能拿出不遜於那兩架側衛的垂直機動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