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都放鬆下來不少。

“小常,關於這個大飛機產業園,你個人覺得,放在哪裡更合適呢?盛京?鎬京?蓉城?還是其它什麼地方?”

丁高恆話鋒一轉,直接把聊天內容帶到了產業園落地選址的部分。

常浩南果斷搖了搖頭:

“考慮到滬飛和麥道之間合作的爛攤子都還沒收拾完,為了避免讓人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聯想,當然也是為了避免再有某些人想要瞞天過海搞鳩佔鵲巢,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把這個產業園放在這幾個我們自主型號佈局的核心城市。”

他這邊話音剛落,宋建彷彿早就在等著這個回答,幾乎是緊接著開口道:

“既然如此,那小常同志覺得,這個航空產業園應該放在哪個城市?”

這個問題讓常浩南不由得一愣。

他看了一下旁邊的丁高恆,發現對方也正用十分感興趣的眼神看向自己。

甚至還火上澆油地添了一句:

“作為整個計劃的提出者,小常同志你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嘛。”

直接把常浩南給整不會了。

首先,他確實沒考慮過專案落地位置的問題,因為就技術層面而言,這並不重要,哪怕放在通遼都可以。

其次,他更沒想過面前兩位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因為如果仔細想想的話,在非技術的層面上,這個答案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就太大了。

這可是航空產業。

哪怕眼下剛起步的階段,只能做一些非核心的,甚至邊角料的業務,但那也是航空產業。

90年代這會,就連日化、紡織、電子廠這些企業,都是招商引資的香餑餑。

很多經營狀況尚可,實際上還能維持下去的國企,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當做交易籌碼送了出去。

各地甚至還要再協議中專門保障這些投資者的回報率,如果不達標就要用財政補齊。

而現在,一個大飛機產業園擺在眼前。

這玩意能帶來多少就業、拉動多少經濟、吸引多少人才,這些人才又會促進多少消費……

常浩南不知道,但必定很多。

多到他不敢就這樣隨隨便便說出幾個城市的名字。

雖說最終決策權肯定還落不到他這,甚至也落不到丁高恆和宋建這。

但剛剛那句話幾乎已經明示了,他的意見會被捅到上面。

現在已經不是搞兩彈一星的那個年代了。

就算常浩南想要學習前輩們隱姓埋名,也是做不到的。

別的不說,他在學校以外獲得的所有榮譽就都被掛在新舟60專案下面。

主要是一開始的時候誰也沒尋思過這麼一個雙發螺旋槳支線小飛機能牽扯出這麼多後續,所以常浩南自己也好、杜義山也好、丁高恆也好,都是拿新舟60當成實際工作的擋箭牌來著。

所以這個事情,遲早得被人,至少被一部分人知道。

而“上達天聽”四個字的分量,自然不必多提。

……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

常浩南看著面前笑得燦爛的兩個老狐狸內心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