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木偶姑娘玩平衡輪,木偶姑娘開心了就導致約束她的絲線自動解開了束縛。

可是此刻平心靜氣的去想,我發現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

其實請吃羊肉,吃什麼並不重要,是莫冉表現出的態度。

從她到了之後跟我打招呼,跟我開玩笑,甚至跟木偶姑娘聊天,莫冉都表現的很放鬆,並沒有把木偶姑娘當特殊的存在對待。

她就是一副對待普通朋友那樣,大咧咧的跟木偶姑娘說話,吃東西也沒有去招呼對方。

現在想想,木偶姑娘從小到大都在各種規矩和束縛中度過,這種朋友間無拘無束,吃東西也不用照顧對方感受的感覺,才是她最喜歡的輕鬆感覺。

等到吃過飯,她邀請木偶姑娘玩平衡輪,表現出的態度也沒想過要保護對方,而是稍微用了激將法,就像小孩子之間小小的打賭和抬槓一樣。

可這些偏偏是木偶姑娘從來不曾體驗過的,她被約束束縛了一生,這種帶著反抗意味的挑戰,才是她最需要的。

所以,當她學會平衡輪,開心的話到處亂跑時,那些纏繞在心中的束縛,就從她的心中鬆綁而出。

美食和最天真的快樂,才是打敗那些無意義約束的利器。

其實想想整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她母親從她小時候就想讓她乖巧聽話,活成他母親希望的樣子。

那其實就是成人的樣子,還是最無聊最沒有意義的那種樣子,讓她早早失去了兒童的天真和快樂。

這樣控制慾極強的父母,其實從來沒有真正愛過自己的孩子,他們愛的只是自己意識裡虛構出的完美孩子的模型。

在他們的心目中,孩子要各方面都極其完美,每件事情都必須拿到第一,這樣他們才會高興。

一旦孩子做錯了一點點事情,就是一場疾風驟雨, 要不就是那些十分傷人自尊的話語,讓人痛苦不堪。

木偶姑娘的人生就是這樣,而莫冉的策略就是讓她輕鬆自在,不再有規矩約束,更重要的是,讓她重拾簡單的快樂。

這樣的快樂,一旦填充了心靈的底色,那些束縛的絲線就會徹底失去盤踞的痛苦土壤,自然無法繼續纏繞她的心靈。

其實幸不幸福,跟是否有錢並沒有關係,也許沒有錢會有很多煩惱和痛苦,可歸根到底,讓人快樂的是愛,並不是一堆冰冷的數字。

就像之前在網上看到的熱門影片那樣,父親騎電動車帶女兒放學回家,在等紅燈的途中,兩個人扭屁股玩耍,那一刻,小女孩的心中一定是充滿了幸福的。

還有那個孫女在腳踏車後座,喂接自己放學的爺爺吃棉花糖的影片,兩個人笑得那麼開心,那麼有愛,一個小小的棉花糖,卻是無比幸福甜蜜的。

只是很多父母只顧著卷孩子,急匆匆的想要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的精英模樣,卻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快樂。

想明白這一切,我起身看了一眼窗外皎潔的月色,拉上了窗簾,躺在床上準備進入夢鄉。

“木偶姑娘,祝你來世能生在幸福有愛的家庭。”

……

木偶姑娘的故事終於寫完了。

我也沒想到寫的會那麼痛苦。

其實我最早設計這個劇情,是想把她和抑鬱症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大家看到之前的抑鬱症那個劇情,她是沒有任何起因的。

之所以我會把受控制變成抑鬱症的劇情,分割成兩個來寫。

一來是希望給抑鬱症的故事留一線光明,如果這兩個故事結合成一個,那就太讓人痛苦絕望了。

二來是想把父母的偏執控制寫得深刻一點,很可惜我的筆力沒有那麼好,並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其實這一段故事,寫的最難受的一章,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