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道教從最初的經義本源,就決定它是一個相對精英的教派,想要大規模的世俗化是不可能做到的, 別的不說,光道門五術的悟性要求有多高,就知道門檻的高度了。”

道門五術我也是瞭解的:山、醫、命、相、卜。

山,就是修行自身,改變自己的命運,簡單粗暴點說,就是修仙,修內丹,修元神,各種神奇的修行,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

醫,就是中醫那一套,合格的道士最起碼也要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中醫。

命,就是命理學的那些,簡單粗暴講就是算命,四柱八字,紫微斗數等等這些。

相,人相地相都在其中。識人之術,面相手相體相這些,相地就是風水堪輿那一套。

卜,就是易經占卜,測算某件事情的吉凶。

這道門五術,算下來那個能簡單易懂,供大眾學習?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中醫,可問題是中醫想要學好依舊很困難。

所以,道門是沒辦法真正世俗化的,跟有沒有驚才絕豔的人物沒有任何關係,是本身的基調擺在了那裡。

這就相當於想把高數微積分普及到所有人都學會,不管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做到。

但是佛家的發展路線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禪宗,是佛教一次重大的世俗化平民化發展,像這些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佛門典故,大多都是禪宗發展而來的。

禪宗的核心教義只需要明心見性,發掘自己善的一面即可,這樣的教義對所有人來說,都能簡單而迅速的理解。

有人會說,道教為什麼不這樣發展?

可問題是,如果也這樣去發展,那道門原本的特色都不能保留,發展出來的還能叫道門嗎?

那頂多只能算另外一個禪宗。

“沒有像禪宗那樣世俗化的發展,又如何用簡單明瞭的典故去給你舉例子?就算舉了,你也根本不知道這樣的典故出自何處,是什麼意思。因為道家的典籍本身就有門檻。”

“所以,我們在論經修心的時候,不管是哪一方的典故都可以使用,只要有所啟發就可以。不過在修行時還要回歸本身的教義,可以觸類旁通,但自家的根本是不能放棄的。”

“況且你又不是我道門的傳人,我只是用佛門的典故幫你理解這其中的含義,不必大驚小怪,能有所得就足夠了。”老道一臉淡然的說道。

我頓時對老道佩服得五體投地,簡直太牛了。

閒聊之中,莫冉這個新手司機把車子平安開回了鎮上,我們四人一起去了餐館,準備一起吃頓飯。

等著飯菜上桌的時候,老道開口道:“季藏,有一點我可要提醒你,你千萬不能輕忽大意。”

“道長,是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