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中午時分,到點了。楚男門前已經陸續聚集了十幾個五六旬的老漢,三四個半大小子,都是男的。

這又是到了一天一度的楚男說書時候了。只見他已經換了一身白色書生裝,戴著書生帽。老神在在的坐在了飯桌前。居堂屋中間。

桌上泡著熱茶,手裡搖著把破蒲扇。他已經說了有兩天了,但還是不曉得一個合格的說書先生該有哪種模樣。

他這樣子,只是努力尋摸著腦子裡那隻存在印象中的一丁點兒片段,推敲出來的。

楚男不顧一旁孩子們和半大小子們的催促說語,慢條斯理的喝了一杯茶後。方才猛得一拍桌面。

“啪!”得一聲大響,有些雜聲的堂屋裡為之一靜。要不是李晶晶識眼色的早已端著茶杯茶壺,肯定得震翻了。

沒辦法,他還沒掌握好力道。這沒一下把桌子拍成粉碎,已經是他練習一段時間的結果了。

之前他是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說書,就從沒有專門練習過這拍普通木桌的力道。

現在這一下,讓人感受到他突然生了真氣似的。不明所以的,還以為他真是個喜怒無常的人呢。

但前兩天在坐的都知道了,這是他的風格。

王大爺卻突然打趣道:“楚先生,您這總用手,不痛嗎,您咋不拿個驚堂木哩。”

楚男也代入了角色,一臉職業式微笑,“不勞客官操心,鄙人手裡沒個輕重,可不敢用。”

“好了,閒言碎語不要說,咱們開講。”

眾人都眼巴巴的看著他。大爺們大多都叼著菸斗或旱菸,有的呷著粗茶,一上午的勞作,現在是他們最放鬆的時候。

這晌午也不用吃飯,聽聽書正好。

半大小子們,站著靠著或蹲著,雖一身泥,但精神此時格外抖擻,興致勃勃。

“諸位,今兒個,咋接著說那鬼狐傳——聊齋!

此番講得的是《考城隍》。

話說,明初時有一個秀才,名叫宋燾(tao)。一日生病臥床,發著高燒。

迷迷糊糊之間,突然看見門口進來一個身材高大的公人,還牽著一匹白馬,拿著公文。

朝他說道:“宋燾,快隨我去考試。”

宋燾疑惑不解,問道:“考試時節還沒到,是不是弄錯了?上面主考官還沒到呢。”

這公人卻不管其它,就只催著他快上馬,去考試。

宋燾也不好再拖,畢竟吃著公糧。便匆忙起床穿衣上馬,隨著公人引路而去。

一出門才發現,是夜間,街市上空無一人。他更疑惑了,問了前頭小吏,卻無應答。

很快,他們便到了一座高大的城池前,城牆高大堅實,雄壯得就像是京城似的。

但四周卻無一人,天氣也陰暗陰冷。這宋燾也沒見過甚麼世面,以為考場嚴柯,當是如此。

便小心謹慎的跟著公人進了一座公衙內。這衙門進來,內堂非常寬大,堂中有兩副書幾,筆墨齊備。

大堂上首,坐著一眾高官。令宋燾生奇的是,其中一人長得還極像傳說中的關帝。

他也沒敢多瞧,只好奇的瞅了一眼,便隨著公人喊話落坐了。不一會兒,又進來一個穿著白衣的書生,坐與他身旁。”

“那是不是跟楚先生您穿得一樣啊?”一小子著急得發問道。

“這穿著白衣的不一定都是書生,也可能是科研人。你就這麼想像也可以。”

這一說卻讓那小子有點蒙了,‘科研人?’這又是什麼東西?

不管它,就把那正考試的書生想象成楚先生那樣就行。眾人也幾乎都是這麼想的。

要不然他們可都沒見過書生呢,怎麼想像啊。

“言歸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