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韻是李延清最喜歡的孫女,從小就跟在李延清的身邊,是李延清親自教養長大的。

朝廷允許女子參加科考以後,各家女子的培養方向也有了變化。

李思韻從小學的便是四書五經,文韜武略一點都不輸於男子,甚至還比許多男子強上幾分。

李思韻在李延清的精心培育下,在同齡人中一騎絕塵。

她不僅繼承了祖父的智慧,更在學業上展現出了超越男子的才華。

自從朝廷放寬了科舉制度,允許女子參加科考,李思韻便懷著滿腔熱血,立志要在這男子稱霸的領域中闖出一片天。

她日夜苦讀,四書五經早已爛熟於心,文章詩詞更是信手拈來。

不僅如此,她還涉獵軍事策略、天文地理,甚至對算數機械也有所研究。

李思韻的聰慧不僅體現在學識上,更在於她的敏銳洞察力和果敢決斷。

有一次,她父親在官場上被人放暗箭,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當時李延清不在京城,事態緊急,需要有人出謀劃策,化解危機。

李思韻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她以超群的智慧,分析局勢,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她的幫助下,他爹不僅順利度過了危機,還因此獲得了更大的發展。

科考之日來臨,李思韻以女子之身,與眾多男子一同赴考。

科考之日,陽光灑滿京城的大街小巷,映照著無數懷揣夢想的學子。

李思韻身著素淨的學子服,頭戴玉冠,步履堅定地走向考場。

她的眼中閃爍著堅定與自信,彷彿早已成竹在胸。

考場內,氣氛肅穆而緊張。

考生們或低頭沉思,或奮筆疾書,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墨香。

李思韻端坐在案前,面對試卷,她心中並無半點慌亂。

她深知,多年的苦讀和祖父的悉心教導,已為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試卷上的題目或深或淺,或難或易,但李思韻都能遊刃有餘地應對。

她時而提筆疾書,時而停筆沉思,每一個字句都凝聚著她的心血和智慧。

她的筆觸流暢而有力,字跡清晰而工整,彷彿每一筆都在訴說著她的才華與決心。

考試過程中,李思韻展現出了她過人的智慧和敏銳的觀察力。

她不僅準確理解了題目的深意,還能結合時事政治,提出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她的文章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文字優美,令人歎服。

經過數日的緊張考試,李思韻終於完成了所有的科目。

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她感到一陣輕鬆和釋然。

她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去安排吧。

不久之後,科考成績公佈。

春闈放榜之日,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充滿了期待與緊張的氣氛。

學子們紛紛湧向榜單前,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名字躍然紙上。

李思韻也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榜單前。

她擠過人群,目光在榜單上迅速掃過。

突然,她的眼睛一亮,只見自己的名字高居榜首,熠熠生輝。

周圍的學子們見狀,紛紛發出驚歎之聲。

有的學子面露羨慕之色,有的則是一臉惋惜,感嘆自己與狀元之位失之交臂。

而李思韻的心中,此刻卻是充滿了喜悅與自豪。

她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祖父的教誨也沒有白費。

她微笑著向周圍的人們點頭致意,彷彿已經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訊息很快傳回了李家。

家人們得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