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會如何風雲變幻,波濤洶湧都與遠在白馬郡的李延清他們沒有什麼關係。

李延清唯一關心的是這皇位到底會落到太子的手裡還是其他皇子的手裡。

畢竟他要參加科考,當他做了官以後,皇帝就是他最大的上司,對於自己頭上的大老闆,誰不希望大老闆是一個善解人意,優待下屬的人。

更何況這個大老闆還是能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

自古流傳著一句話:伴君如伴虎!

這是一個說錯話做錯事就會小命不保的時代;更是一個看皇帝眼色行事的時代;你讓皇帝不如意,皇帝就會讓你更不如意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個人的得失不重要,就怕最後會連累得家族淪落被誅,族人何其無辜。

李延清表示,惹不起,惹不起!

關於誰當皇帝,也就世家大族,官員家族和讀書人在意。

至於天下的百姓,誰會在意呢?

普通百姓每日都在為那麼一點柴米油鹽而來回奔波,壓根就不會關心誰當皇帝。

只要那個皇帝不亂徵稅,讓他們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那這個皇帝在百姓心中就算是一個好皇帝,若是這個皇帝把百姓放在心裡,為百姓做那麼一兩件事,那在百姓心裡他就是一個明君。

百姓們的想法很簡單,不要在他們本就艱難的日子上落井下石就已經很好了。根本就不敢奢望朝廷能夠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

在部分權貴的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群螻蟻,誰會在乎一群螻蟻呢?

部分權貴們只會在乎自己的日子怎麼才能變得更好,自己的額寶庫裡面怎樣才能再添一筆,自己家族的人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權利,他們何曾管過百姓的死活!

但好在大祁在前面幾任皇帝的治理下,也算是政治清明,說海晏河清還差了點,但至少天下太平,百姓不缺衣少食。

沒過幾天,官府就傳來訊息,新任皇帝登基了。

繼承皇位的是太子祁連澈,改年號為天成。

太子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他的母親和他的長姐。

太子是皇上的嫡幼子,也是老來得子,頭上還有一位嫡親的大哥祁連燁和一位長姐祁思樂,大哥和長姐一個大太子十九歲,一個大太子十七歲。

當年皇后老蚌懷珠,不知道有多高興,而太子在她肚子裡時十分乖巧,沒讓皇后受什麼罪,在懷孕那段時間裡,皇后的氣色都變好了許多。所以在太子剛出生的那段時間,皇后格外疼愛太子。

當宮裡進了一位又一位美人時,皇后的注意力就被後宮的女人們吸引去了,放在太子身上的心思,便也就少了。

太子和他的大哥並不親近,大皇子終日在府上養病,不能見風,因此從太子出生便沒有他的大哥見過幾面。

說起大皇子的病,還與先皇有關。

當年皇上出巡遇到刺殺,太子的嫡親大哥為救皇上中了一箭,那一箭正中胸口,若不是太醫來的及時,可能還沒等太子出生,他的大哥就沒了。

不過就算救回來了,他的身子也變得特別差,需要終日服藥。

若不是身在皇家,還真的養不起他那個整日需要服用名貴藥材的身子。

先皇感念他捨身救了自己,那名貴藥材跟流水似的送進他的府上。

而太子的長姐,也就是大祁的長公主殿下。在太子剛剛冊封的那年,長公主去東宮找太子,在房門外遇到屋內有人在太子的茶水裡下毒,那下毒之人見下毒被長公主撞破,乾脆起了殺心,將長公主拖入房間內,把毒藥給長公主灌了下去。

巧的是長公主將跟著自己的侍女太監打發去整理她給太子準備得玩具物件,心裡想著在東宮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身邊就沒有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