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伯升所部,順利入湖廣,乃至三個月後打敗程之信的捷報傳遞到金州。

至此。

沒有人在懷疑金江鎮佔領天下的形勢,只剩下猜測,還需要多久才能平定南方。

對於南方。

金江鎮以拉攏為主,軍事威脅為輔。

例如在廣東。

當地的粵海將軍,和唐清安是姻親,此人是唐承志的岳父,經過考慮後,主動選擇了金江鎮。

雖然金江鎮還未踏上廣東,已經有了支援金江鎮的勢力。

靠著粵海將軍的協助,金江鎮的軍隊雖然還未抵達廣東,但是官員已經開始涉足。

很多地方並沒有抗拒,但也有不理睬,仍然恪守朝廷旗幟的官員。

還有福建。

因為多年來在福建的移民,當地百姓熟悉金江軍,隨著福建移民帶回來的訊息,很多百姓也心向金江軍。

打破了當地大戶編造的金江鎮吃人的謠言。

不過百姓是百姓,大戶是大戶。

兩者的利益並不在一起,甚至是互相沖突的。

所以很多福建的大戶不認可金江鎮。

金江鎮雖然不如流民軍做的明顯,但是政策多靠往百姓,而對大戶頗為嚴厲,所以也不受大戶們的支援。

以福建祁英永,祁英豪,祁英奢三老為首的地方大戶,提出結寨練兵,對抗金江鎮的野心,在福建也頗受大戶支援。

“大戶啊。”

唐清安搖了搖頭。

“大戶本沒有錯,但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百姓的利益就錯了。”

張琪,賈雨村,謝正仁,張如圭,傅試,龔澤,賴尚榮……

一批從國內抵達金州的官員,正聚精會神的跟著保國公。

賈雨村以前任職過遼東都司,對遼東與金州都不陌生,其餘的官員則是第一次來金州。

這是國內官員第一次與金州的正式接觸。

國家太大。

金江鎮必須接受國內的人才。

無論古今都是如此。

沒有違背這個道理的事實。

看著眼前的官員們,唐清安內心複雜。

有些人有真才實幹。

例如龔澤。

有些人則是大周傳統官員的作風,不能說不好,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並且遵守規則,從中做出成績。

例如原福建左布政使,現朝廷戶部尚書張琪。

有些人有才無德。

例如賈雨村。

有些人為了名利不要臉面。

例如傅試。

等等。

人無完人,不能指望別人是聖人。

以聖人的標準來選拔官員。

那註定就是沒有標準。

唯獨制度才值得依靠。

而制度不能永恆不變,要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停的自我變化與調整。

不是時代順應制度,而是制度順勢時代。

賈雨村從來沒有做錯過事。

對金江鎮的幫助,更是真心一片。

還有此人還是唐展望的岳父。

至於德性?

那是紅樓中發生的事。

唐清安總不能把這個理由拿出來說吧?

當下。

於情於理。

唐清安都得重用賈雨村。

那麼憑藉什麼,讓各色各樣的人,遵守金江鎮的規則來做事,並且做出成績呢。

制度。

同樣的一批人。

在舊朝對皇帝肆意指責和監督,哪怕被廷仗甚至殺頭都面不改色。

到了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