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璣並末出一語,此時怎肯放過機會,聞言末等楊玉琪開口,早就其所而言,將楊玉琪的來歷詳加介紹,眾人雖多半均已知道,卻仍聽得津津有味,餘大維更是驚得目瞪口呆。

五虎刀萬世雄深深嘆了一口氣,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古人誠不欺我,試觀楊賢侄,屢逢奇遇,豈非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唯老朽之意,賢侄雖為應劫而生,以降魔為己任則可,卻不能不上體天心,不教而誅呢。

楊玉琪恭身一禮,端容笑道:伯父金石良言,不敢或忘,只是小侄才疏力薄,所知有限,怎敢當此盛譽,不過,小侄既入江湖,只要力能所及,自當與群魔周旋到底,以不負老伯期望,憑此身所學,而稍為天下蒼生謀求福利。

竹杖神乞餘大維立起,道:公子有此存心,蒼生已被福澤,老化子不才,自願追隨公子左右,隨時聽候公子的差遣。

楊玉琪連稱不敢,北儒朱蘭亭,此時已視其為自己理所當然的女婿,故而代他解說道:老化子休要無理取鬧,要知單憑楊賢侄一人之力,要想折服雙頭老妖、勞山毒叟及一干當羽,誠屬萬難,你光盯住他一人,又有何用,為今之計,應遍傳俠義貼,廣邀門派,團結一致,集中力量才有致勝的把握呢。

餘大維一想也對,不禁收起了跟隨楊玉琪之心,道,酸秀才言之有理,咱們就這麼辦吧,我看由你與老頭兒起草俠義貼,由我老化子率同幫徒跑腿傳送,楊公子自己見機行事,有機會遇到魔崽子,儘管下手往死裡招呼,別聽老頭兒一套慈悲教言,常言道得好,人無傷虎心,虎有傷人意,若等那一班魔頭聚集一堂,再想下手就多費手腳了。

萬世雄聞言,大不贊成,卻因知道老化子嫉惡如仇,也不便出言反駁,只是搖頭嘆息一聲,並末言語。

蘇玉璣卻聞言問道:朱伯伯,那武林三仙五妖,到底是誰呀?如今究竟還存幾人呢?

萬世雄道:當年華山比武,三仙之中,鐵面道婆身受重傷,不知道是否因之而死,另外二人乃大覺禪師,方壺神尼二人,五妖之中,龍江赤虺公羊風,被鐵面道婆擊斃,尚餘大雪山雙頭老怪,勞山毒叟與陰陽二魔四人。

鐵面道婆為玄門中人,練有先天玄門罡氣,性情古怪,凡事率性而為,不問是非曲直,故而武林中人,稱之為鐵面道婆,而漸將其真實姓名法號湮沒。

大覺、方壺一僧一尼,前者精通般若禪功,後者善使金剛禪功,均得自佛門真傳,大覺禪師雖出身本府歷城千佛寺,一生卻漂泊不定,行蹤遍及天下,方壺神尼出自峨嵋,卻常年駐錫海外方壺島,潛研佛學,本就很少履臨中原,華山比武之後,大覺禪師與鐵面道婆兩人也不在顯現江湖,不知道是歸隱潛修,還是相繼仙去,不過若真的仙去而末留傳人,則那三般絕藝,隨之而去,實在可惜呢。

楊玉琪猛的回憶起那藍玉琴姐姐,不禁介面道,據晚輩所知,鐵面道婆不但末死,並已收下傳人,現在正居於啨州五指山巔,似是修煉什麼玄功。

接著,楊玉琪便將遇到藍玉琴的經過說了出來。

北儒朱蘭亭喜道:若那鐵面道婆末死,正可引為臂助,賢侄既與那藍姑娘有半年金陵之約,以後見面,可將剛才所言,江湖群魔蠢動情形告知,令其轉稟其師,以鐵面道婆當年的脾氣,而無坐視不理之理的。

楊玉琪連聲應到,朱玉玲、蘇玉璣兩人,心中都半是滋味,白了楊玉琪一眼,蘇玉璣又復問道:朱伯吧,那陰陽二魔還活著嗎!他們現在住在何處呢!

朱蘭亭道,陰陽二魔是一對夫妻,居於東海魔島,那地方據說在閩省海外,地勢險惡至極,任誰都不敢去,二魔在島上建立居室,曾強迫遷去不少資秉俱佳的男女,供其奴役驅使,及作為採補鼎爐之用,華山會後,二魔返回魔島,臨行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