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時分,細雨剛停沒多久。那隻狐狸又來到了李義山的家,李義山把昨天的剩飯餵給它吃。

狐狸通體雪白,腿上還有因為下雨而沾上的泥巴,和名玉有瑕疵一樣,但還是那麼完美。

李義山靜靜地看著它,不敢去撫摸它的身軀,因為前幾次剛要碰到它,狐狸就開始躲著李義山,有一次還被它的爪子撓出一個小傷口,這讓李義山有了教訓。

“我只是一個落魄書生,自己都快養不活了,還要給你餵食。”李義山自嘲道。

的確,他已經落榜三次。如果不是家裡老父親辛苦勞作,老老實實為農民大半輩子了,恐怕李義山在第一次落榜後就會像祖輩一樣在田地裡耕作,看老天爺臉色吃飯。

李義山肯定不傻,反而打小就聰明。說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都不為過。不然本就窮苦的家庭也不會供他讀書識字,還是希望家裡出一個舉人老爺的。

李義山自己也努力,白天死讀,晚上有月借月,無月默背。天不遂人願,三次名落孫山,家裡經濟已經不夠他繼續熬下去了,就只能看這最後一次能否改變命運。

這次狐狸吃完出奇的沒有像之前直接離開,而是待在院子裡,等到日落才離去。

“爹、娘這次鄉試,我不會再落榜了。”李義山揹著木笈,像要赴京趕考一樣。

“義山!是爹孃不夠出息,家裡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讀書人的苗子,沒錢供你。你大哥在西涼都護從軍,每個月也往家裡回寄點銀兩。他好歹也是個練武的底子,不說將軍,校尉應該是有機會當的。這次如果你沒考中,到時候再讓你大哥供你考幾次。”李義山的娘邊說邊摸著他的手。她手上的繭極老極厚,面朝黃土背朝天也有三四十年了。

“義山,快走吧,趁著天剛亮,還涼快,路上招呼點。”

招呼是成都都護的方言,舊時這裡稱蜀,正西邊接著藏原,南方連著大理王朝。

大武王朝統一中原後,在西南邊陲將蜀州改為成都都護。整個大武被劃分為十三個行政區:五路、四州、三都護、一國都。

三都護:西北——西涼都護、西南——成都都護、東北——四州都護。

四州:正北——拒北州、拒北州正南方為淮州、東南——徐州、正南——廣陵州。

五路:成都都護正東為武陵路、長江以南——江南路、以北——江北路、東南——廣東南路、徐州以南——兩浙路。

國都漢京又稱武漢,與淮州、徐州、江北、江南、兩浙五地相連。

大武王朝西接臧原、西北為西域眾國林立、正北大漠帝國、東北大隋王朝、西南大理王朝。正東、正南、東南三面臨海。北方以萬里長城作國界以御大漠、大隋舉兵南下。萬里長城東起四州都護山海關,西終西涼都護嘉峪關。

李義山家鄉位於成都都護,沒有設定貢院,只能前往最近的武陵路參加鄉試。雖然最近,但是路途崎嶇,大半個武陵路都是武陵山脈,大小山峰林立。林林總總千萬座,雄山武陵山為海。

這次鄉試和之前一樣,需要先從西昌郡動身前往巴渝郡,然後乘船沿長江東下武陵。這樣才能避開山險,時間最短到達目的地。

李義山才出村口,就有三個同齡人嘻嘻哈哈地走了過來,兩男一女。

其中一個男子面如傅粉,唇紅齒白,身長六尺有餘,持一把長劍。是一個一等一的美男子,還具有書生意氣,劍意從眉生。

他被另外一個男子推著走。“林念,快點兒。等下義山就要走了,慢吞吞的。”說話的是一個面板呈古銅色,比林念矮上一點。看上去穩重老實,其實是這裡最活潑的,果然人不可貌相。

另外一個女子也是一等一的絕色,面若桃花,笑則燦爛如朝陽。澄澈的小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