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呢!”李易在聽到慕容衝講述完當前大周的情況後,不由得驚撥出聲。

他終於明白了,現在的大周已經淪為了一個怎樣的境地。

據慕容衝所言,現在的狀況甚至比李易曾經瞭解過的明朝末年還要糟糕。

國家財政幾乎瀕臨破產,軍力也相當薄弱,無法有效地維持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更為嚴重的是,全國範圍內正遭受著嚴重的乾旱,導致糧食減產,百姓生活艱難,許多地方甚至爆發了農民起義,整個社會動盪不安。

所有可能導致一個國家滅亡的因素,在大周似乎都應有盡有。

但即便如此,大周依然能夠勉強維持下去的原因,就在於李易那位便宜老爹,一位達到了噬道八轉境界的強大修士仍然健在。

這位強者的存在,成為了支撐大周不倒的最後一根支柱。

然而,即便有這樣一位強大的修士坐鎮,大周的未來仍舊顯得十分渺茫。

李易想到這裡,不禁深深地嘆了口氣。

大周的現狀讓他感到十分痛心。

雖然李易對這位所謂的“便宜老爹”並沒有多少感情,但作為一個華夏人,他對自已的國家和民族始終抱有一份深厚的感情。

看著大周陷入這樣的困境,他內心深處充滿了憂慮。

畢竟,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國家的興衰總是與每個國民的命運緊密相連。

而大周如今的局面,無疑預示著它正處於一個極為危險的邊緣。

面對這樣的現實,李易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

他開始思考,自已是否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貢獻也好。

畢竟,作為一位擁有現代知識和技能的人,李易相信自已或許能找到一些方法來幫助這個國家度過難關。

儘管他知道這並非易事,但至少可以嘗試一下,總比坐視不管要好得多。

畢竟,無論怎麼說,他都是那老皇帝的大兒子,只要相認,家裡就有皇位繼承。

然而,要想改變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僅憑一已之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李易清楚地意識到,想要真正地挽救大周於危難之中,不僅需要強大的力量,還需要智慧、勇氣以及無數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當每個人都願意為了國家的未來貢獻出自已的一份力量時,大周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轉機。

想到這裡,李易再次深深地嘆了口氣。

“實在不行,等大周滅了,我就學著漢光武帝,再次重塑一遍大周?”

李李易在思緒中游走,內心深處湧動著一股不甘與掙扎。

他想,如果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是否也能像漢光武帝劉秀那樣,在逆境中崛起,重新塑造一個輝煌的大漢?

然而,這個念頭剛一浮現,就被他自已否定了。

漢光武帝,那個在亂世中以兩萬民兵擊敗王莽四十二萬大軍的傳奇人物,難道真的可以成為他的榜樣嗎?

李易清楚地意識到,劉秀之所以能夠成就偉業,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勇氣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以及那傳說中的“流星雨”奇觀,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造就了他的輝煌。

而自已,卻無法召喚流星,更不具備那些得天獨厚的條件。

再看看歷史上的其他帝王,無論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是開創盛世的唐太宗,他們都有著自已獨特的時代背景和機遇,這些都不是李易所能複製的。

此刻的他,處境更像是秦始皇的末路,卻又不盡相同。

秦始皇雖然面臨六國的挑戰,但他繼承的是一個強大且統一的秦國,有著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