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的帝都更換而不斷變化。
雖然看似很麻煩,但對於他們來說,無論什麼時代,他們都能夠在整個天下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數千年來長盛不衰,這和莊樓一向的原則和主張都是分不開的。
這段時間,寧雨飛也看了很多史料,卻終於發現了一些他之前從未注意到的事情。
這還得從開頭說起。莊樓在場中是有很多朋友的,比如司馬光的好友,著名的易學家邵雍,就是出自莊樓,師從曾經的莊樓名宿李之才。他的兒子邵伯溫,也算是莊樓一脈,現在正在成都當官。他的好友陸蘊,在國子監擔任祭酒。
國子監位於開封皇城之外,在外城的南方,距離蔡河很近,而莊樓就在蔡河邊上。寧雨飛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學習的機會,太學的書籍經典和古籍,對於寧雨飛來講,不啻最具誘惑力的美食。他向餘蓮依提出了到國子監看書的要求,自然,餘蓮依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很快就把這件事情安排好了。
很輕易的,寧雨飛獲得了在國子監進學的機會,這是每年大宋文人最嚮往的最高學府,寧雨飛自己都沒想到能夠這麼輕易就進去了。這時候他才真的對加入了莊樓的陣營感到慶幸,不然根本就沒有接觸到這樣高階的學府的機會。而想要看這些經史子集,那就更是艱難了,畢竟這是國家的藏書,比起外界那些書院書館什麼的書要正統齊全多了。
國子監的建築非常樸素,不像廟堂高閣一般,朱欄金殿,樓閣亭榭,碧瓦青瓷,黃磚翠瓦……寧雨飛對於建築學實在沒有研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是他的短板,所以他只是細細的欣賞了這樸實莊嚴的建築,也不置一詞,直接前往國子監內藏書閣。國子監藏書閣除了皇帝設立的御書房以及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等之外,算是整個大宋朝藏書最齊全最豐富的了。
……這些書在其他朝代根本都不會輕易在民間找到,然而在宋代,卻不是很限制。在宋代,文人的地位很高,朝廷的政策也更偏向文,所以這些文獻朝廷都管制得很鬆。
這些書都沒有什麼奇怪的,寧雨飛看了很多,也沒有什麼發現,尤其是關於莊樓、鬼谷等的描述都很少,偶爾提到,都是引用蘇秦張儀,龐涓孫臏的故事,根本沒有深入探究。
他就想,既然是莊子的後人,那就找莊子有關的書籍。抱著這樣的目的,他又開始找有記載了莊子的故事。但卻很遺憾,有關於莊子後人的事情的記載根本就沒有,甚至莊樓這兩個字就從未在書中出現過。
寧雨飛知道了,肯定是有什麼人將所有有關莊樓的記載都抹去了,難道這就是莊樓不存於後世記載的原因?但究竟是誰,有那麼大的能耐,竟能做到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
寧雨飛還沒有想通呢,低著頭冥思不解。就在這一低頭時,他竟看到一本紅綢包裹,巴掌大,就躺在書架的一角。
他眉頭一挑,彎身將綢布包拿起來開啟,竟是一本漢代大儒董仲舒的著作,已經十分古舊了,書面破爛不堪,但字跡還清楚。
“這至少是三四百年前的印刷本了吧,儲存的也不算好,但還是能勉強識別呢。嗯?這是??董仲舒有寫過這本書?”
寧雨飛疑惑的同時,開啟了這本書。
“自孔聖以來,我儒家始盛於世,然則世人皆以為我儒生強於言而弱於行,言儒生‘縛雞之力’亦無,豈不可笑?此誠短視者之言也!愚者不知吾等儒生之道,非在力,而在勢也。養吾身之浩然,縱使千軍萬馬臨前,亦能談笑自若而對,此乃上儒之道也。”
開篇的一句話就讓寧雨飛大驚,這樣的思想,後世的史書上都沒有記載,竟是董仲舒之作?難道是後世迭散的?
想不通,他便接著看,但卻是遠看越心驚!後面寫的內容不像是一般的儒學經典那般說理敘事,反而更像是一本武功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