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清廉老先生結束了顛沛流離的討飯生涯,生活暫時安頓了下來,自從中醫診療所掛牌營業以來,他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根據以往的慣例,為了祭奠先祖功德,為了繼承中醫世家的祖業,為了激勵子女們堅持耕讀傳家的光榮傳統,把中醫世家發揚光大,他決定今年照常舉辦清明節祭祀活動。

提前幾天,曲清廉老先生自已親手安排佈置祭臺,他首先莊重地在大屋桌案上,依次擺上各代名醫的牌位,擺上了一代名醫曲景祿,二代名醫曲鳳奎,三代名醫曲正寅的牌位。並在牌位的後面掛上了,曲氏歷代宗親的族譜,在族譜的兩邊,張貼上自已親自寫的一副對聯,上面寫著:“祖宗功德如山重,恩澤後世遠源長。橫聯是孝思堂。”整個場面莊嚴肅穆,情深意重。

在清明節這天上午,曲老先生叫齊了全家人來到祭奠現場,他親自主持了祭奠儀式。八點鐘祭拜儀式開始了,曲老先生莊重宣佈:“第一項,上香敬酒,感謝上帝開恩讓我們遇見貴人,救我全家脫離苦海。給各位神靈,給我們的貴人,三鞠躬,以示感恩。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禮畢。第二項,給我們先祖三鞠躬,大家隨著他的號令聲,整齊劃一的鞠躬敬意。第三項,我們要宣講先祖恩德,不忘先祖恩德,牢記先祖恩德。我們要把先祖樹立的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勤儉持家,扶弱助困,艱苦創業,耕讀傳家的優良家風,薪火傳承,生生不息。第四項,清明節祭拜先祖儀式結束。

在集中祭拜先祖儀式結束後,曲大夫讓孩子們都找地方坐下來,然後娓娓動聽地講起了曲氏家族的歷史故事。他說:“據家族年長的族人講,我們姓曲的這個姓,在百家姓裡找不到,我們的先祖以前不姓曲而是姓孔,是山東孔老夫子姓孔的一支人演變而來的。”大兒子恭禮好奇地問:“爹,你說這姓孔人好好的,他為什麼要改姓呢?”曲老大夫講:“孩子,這裡面還有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那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年代,官兵大抓讀書人,把家裡的藏書給燒掉,把讀書人抓去修長城,有好多讀書人都累死、餓死在長城上邊,歷史上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我們都記憶猶新。

正是這個時候,山東孔老夫子後代的一支人,為了生存下去,就集體走上了大逃亡的道路,他們一路上逃荒要飯,顛簸流離,最後漂流到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附近,那裡地廣人稀,只要不怕出力,能開荒種地,就餓不死了,於是這一批人就在那裡生存下來。

因為姓孔的名氣在全國影響太大了,為了安全起見,為了躲避官府的迫害,所以大家一致同意要隱名改性,最後透過商量決定為了不忘記祖宗恩德,就以老家山東曲阜縣的曲字作為新姓,大家面對老家曲阜的方向磕頭謝恩後,從此改成了曲姓。

那時候這些讀書人,不敢再教學育人了,只好棄教從醫,他們一方面開荒種地,一方面積極學習醫學典籍,慢慢成了現在的醫生。”這時老二曲恭孝說:“爹,你說這山東曲阜的人跑到山西大槐樹在那裡住下了,為啥我們又來到河南豫西的。”曲老大夫說:“這古書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在歷史上,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年戰火不斷,譬如歷史上安祿山造反,攻下洛陽城殺得血流成河,屍體遍地。歷史上有名的牧野大戰,和李自成在中原大戰中群雄逐鹿,還有各諸侯國之間相互殘殺,常年的戰火不斷,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滅頂之災,這裡的老百姓是死的死,逃的逃,造成中原土地荒蕪,無人耕種,到處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景象,於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安國定邦以後,就制定了一個向河南遷民的宏偉計劃。他首先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上張貼了皇榜,上面寫道:“在一個月內,凡是住在大槐樹附近的民眾受到政府保護,其他地方的人一律強行搬遷,對搬遷的人,國家給與一定的安家費用。”

可是人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