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了《布拉迪斯拉發條約》後,匈牙利紅軍撤回了蘇維埃匈牙利共和國,而斯洛伐克也是如此,但是蘇維埃匈牙利共和國的處境極其糟糕。

捷克現在還無暇顧及蘇維埃匈牙利,因為這場戰爭也為他帶來了傷口,在蘇維埃紅軍撤離時,將所有資本家、地主、捷克政府的東西都分給了百姓,工人得到了工資、食物……;農民得到了生產資料、土地……;尤其是捷克政府的財產,比如黃金,直接被平均分發給了城市內的捷克百姓。

假如捷克軍隊回來接收時,要去要回這些東西,那麼捷克政府在捷克百姓的印象裡就會變差,而對蘇維埃紅軍的印象就會變得更好。

而如果沒有要回,那也無傷大雅,因為捷克百姓會想。

“唉?蘇維埃紅軍為什麼對我們這群平頭百姓這麼好?他們不是捷克政府所宣傳的侵略者嗎?”

這就會讓捷克百姓對於他們的政府產生質疑,對於蘇維埃紅軍的印象也會變好,再不濟也會對蘇維埃的印象變好,這可不是太君給衝國的小孩發糖,蘇維埃紅軍給的可是實打實的好處。

總之,在捷克政府面前的,表面上是道選擇題,其實答案已經寫在了上面。

但是蘇維埃匈牙利也不好受,這場戰爭打的蘇維埃匈牙利一窮二白,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在邊境上經常製造摩擦,但是都被蘇維埃紅軍打了回去,最大的一次摩擦是在羅馬尼亞邊境產生的,羅馬尼亞邊防軍進入到匈牙利境內50公里,經過2天的搜尋與交戰,將數百人的邊防軍部隊殲滅,匈牙利邊防軍因此在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邊境提高了巡邏頻率和軍隊數量。

而這些增加的軍隊中就有願意跟著蘇維埃匈牙利軍隊回來的捷克紅軍。

而在匈牙利國內,蘇維埃匈牙利政府開始大力發展農業,並且對土地進行了公有制,將每一塊地合理的分配到每一名農民手上,但是,因為英法的經濟封鎖,農業發展收效甚微,堪堪維持國民溫飽都有些困難。

而在工業方面,匈牙利政府開始轟轟烈烈的國有化運動,還規定對擁有20個工人以上的企業,一律實行國有化,並宣佈對銀行、礦井、大工業企業,運輸工具和大地產實行國有化,次日,匈牙利蘇維埃政府又頒佈了對外貿易由國家專營的法令,還成立了國民經濟最高委員會,來管理全國經濟工作。在各工業中心相應地設立了國民經濟地方委員會。

對於那些不願意合作的資本家和企業,蘇維埃紅軍會採取果斷的行動,確保政策的實施。這種強硬的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匈牙利國內的反對聲音,但也引發了一些民眾的不滿。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匈牙利政府逐漸採取了一些溫和的措施,以減輕民眾的不滿情緒。在農業方面,蘇維埃政府透過了土地國有化法令,把面積超過100霍爾特的地主土地收歸國有,改為國營農場,並將土地分了出去。

蘇維埃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實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匈牙利蘇維埃政府宣佈學校與教會分離,規定對14歲以下兒童實行義務教育制。成立了工人大學,培養工人接機的知識分子,同時對舊的高等學校著手進行改造。

匈牙利蘇維埃政府還擴大發行、出版社會主義報刊、書籍,在教育人民委員部之下設立了國家社會主義宣傳處。據不完全統計,在匈牙利蘇維埃政權存在的4個月內,這個處出版了334種小冊子,印發了2371萬份傳單。在這些小冊子和傳單中,闡明蘇埃政權的性質,解釋匈牙利蘇維埃政權的法令和決議。匈牙利蘇維埃政府還組織人力把列寧的許多著作如《國家與革命》《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給美國工人的信》《俄共(布)黨綱草案》等等,譯成匈牙利文予以出版。

讓這個剛從戰爭陰雲中走出來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