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三人,趙楠也開始商討如何書寫報給朝廷的戰報,並商討想要的封賞。經過一番斟酌定為上報消滅侵犯鮮卑三萬,斬鮮卑可汗檀石槐,俘獲十萬頭牛羊,解救兩萬百姓,自身傷亡二萬五千餘人。戰報寫好後,趙楠讓傳令兵報去洛陽。
此次趙楠決定待犧牲的將士入土為安後,親自去洛陽覲見。
數日後賈詡稟告趙楠英雄陵園跟英雄廟完工,趙楠帶領諸將親自抬棺,腰繫白段此舉深深震撼了三軍將士。
英雄陵園背山而建,陵園中央廣場上樹立一個巨大的石碑,上刻“英雄不朽,名傳萬代”,周邊弧形的石碑上刻著陣亡將士的名字“雁門郡陰館牛娃雁門郡樓煩張大膽,,,,,”。
當犧牲的將士下葬後,戲忠讀到祭文:
“夫聞守在四夷,先賢之訓。去故鼎新,於初有釁。壯士懷德,寄身鋒刃。魄毅鬼雄,金石為震。
憶昔遙涉草原,開疆用命。勍敵若雲,深雪沒脛。雁門之危,王庭奔襲。仁師何懼,奇勳卓炳。
衛乾元之來複,向兵革之方堅。既登車而不顧,唯取義而忘旋。接漢武之風,掃積威傳承萬世,振民志於百年。英靈蕩於天地,英氣沉於後壤。
日居月諸,野曠天清。骨肉望絕,國人思盈。唯離恨以不息,孰山海之可平?豈忠魂之入夢,洵來者之寓情。扶輇車以偕返,眺歸桅以相迎。安故境於桑梓,依同袍之墳塋。
魂兮歸來,布奠傾觴。適民之願,觀國之光。我民則富,我國則強。明明赫赫,立於東方。濟濟多士,作孚萬邦。英靈所視,既樂且康。英靈所葆,福祚綿長。魂兮歸來,以反故鄉。魂兮歸來,維莫永傷!”
趙楠說到:“將士們,我相信百姓會記住你們,蒼天會記住你們,後代會為你們而驕傲,你們安息吧,請保佑我們基業長青。”
“狼煙起江山北望狼騎卷馬長嘶,,,,,”眾人高唱道。
隨後趙楠帶領諸將來到陵園旁的英雄廟,親自上香並向廟內三清聖人跟三皇五帝拜倒“請上天諸位聖人,保佑犧牲的將士能夠上天安息,保佑基業萬世長青”。
此後征戰,趙楠的大軍沒有畏敵不前者,沒有想背叛趙楠者。
戲忠、賈詡心裡想道:“恐怕雁門、雲中兩郡以後只知主公趙楠,而不知大漢已。”
在雁門郡治下陰館縣的一個鄉村,縣令跟村長還有村中耆老陪同飛騎的軍侯趙桓來到一戶農戶家。
待村長喊後從茅草屋內出來一個老漢帶著兩個一大一小的男孩還有一個老嫗,老漢看到村長跟耆老頓時害怕的不敢吱聲,磕巴的問道“村長,,,跟各位耆老有啥事?”
村長趕緊說道:“牛老漢,這位是本縣的縣令大人,那位是你兒牛娃的上司”。
還等村長未說完,趙桓趕緊上前托住老漢準備要下拜的胳膊說道:“牛老爹,你的兒子牛娃是條好漢,只要家中有人參加咱雁門郡,就能見官不跪”。
原本以為自己兒子犯了什麼事,聽了趙桓這麼一說便放下了心,“大人,那俺兒牛娃呢?”牛娃的老爹問道。
“牛娃砍了四個鮮卑狗,為保衛雁門郡陣亡了,這是牛娃的獎勵跟撫卹一共二十金,您老收好”趙桓看著白髮蒼蒼的牛老漢,最終還是選擇說了出來。
“我的兒呀,為娘到哪才能看你去”還未等老漢顫顫說出話來,牛娃的老孃已哭不成聲。
“牛娃已名刻在本縣英雄廟中,享人間煙火已,這是英雄舍的匾額,村長你安排人掛上。牛娃不僅僅是整個村裡的驕傲,也是咱們陰館縣的自豪。”縣令說道。
“此外縣裡劃給牛老漢你十畝良田跟一頭牛,不用繳納賦稅,若有什麼難處,你老可以直接去縣城找俺,俺叫韋德。”縣令韋德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