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趙楠管控下有四郡分別是雁門郡、雲中郡、定襄郡、五原郡,共計40個縣,人口一百五十餘萬,土豆跟番薯經過一年的在雁門郡跟雲中郡的推廣,現在已擴至另外兩個郡,如若沒有天災等待秋天便是大豐收,而雁門郡跟雲中郡還有部分土地種植了玉米,準備明年擴大至另外兩郡。與此同時,趙楠還在大量雙向採購,從其他地方採購糧食囤積,從關外收購牛羊馬匹還有羊毛,這讓歸附的鮮卑族更加經濟上依賴趙楠。
被趙楠派去支援彌加的張遼已率軍返回,彌加當時返回西鮮卑後未作張揚秘密潛回,聯絡上與他交好的一個鮮卑部落首領蒲頭,約定襲殺素利的策略,讓蒲頭以彌加在外未回為由跟素利提議劃分草場,加彌加水草肥沃的草場劃分掉,為此素利召集了其心腹部落厥機跟沙末漢到其漢帳議事。彌加跟張遼趁機包圍素利部,一番突襲後素利跟其心腹被殺,彌加趁機吞併了素利部的大部分,而蒲頭取得一小部分。彌加派出一萬勇士跟素利部的老弱跟張遼返回鮮卑汗庭,去修建鮮卑城,其子嗣被派到雁門郡學習。
柯比能在返回東鮮卑後,整合部落力量殺向烏桓難樓王,失去精銳的難樓王部在柯比能面前只能是被吞併的下場,而難樓王的兒子去剎利趁機帶領幾名護衛跑到漁陽郡外的烏桓阿羅槃部落,但阿羅槃並未派兵幫助去剎利復仇,而是將其豢養起來,然後柯比能按照約定將兒子修武盧送到雁門郡學習,派了一萬五千的鮮卑騎兵交到鮮卑城,還有俘虜的烏桓老弱送到鮮卑城築城。
經過鮮卑跟烏桓奴隸夜以繼日的不斷施工,鮮卑城已有了雛形,按照趙楠的設計建成歐洲菱堡狀,裡面的街道兩邊是趙楠設計建造的店鋪,如今成了搶手貨,鮮卑城有三大重要作用:第一是監督鮮卑動向,不斷吸納鮮卑族改成定居模式;第二是武力震懾鮮卑族,同時也可以震懾匈奴跟烏桓;第三就是經濟上定位成茶馬互市的交易地。因為第三點的存在,吸引了大量鮮卑族在城內跟城外慢慢靠近改為定居,由此增加了人口。
趙楠安排商隊前往內地收購茶葉,然後在雁門郡經過經過高溫高壓蒸壓而成磚茶,成為趙楠跟鮮卑、匈奴開放茶馬互市的重點產品。匈奴靠近長城邊的部落生活質量因為茶馬互市而得以很大提升,未南下侵犯而匈奴可汗於扶羅也從中受利,身穿互市而來的綢緞,喝著用磚茶泡製的茶水,加上鮮卑被滅已傳開,又畏懼趙楠的實力未敢南下,反而向西部的羌族進行劫掠,用劫掠的牛馬到茶馬互市上換取物資。
趙楠第三大發展經濟措施就是大規模養殖豬、雞鴨等農畜,軍隊加大采購量推動了農戶的養殖積極性,兵士的身體素質也有了大幅提高。
經濟發展的同時,趙楠成立了科技院,第一人院長就是黃月英擔任,將工匠評級後收入到科技院工作,提高工匠的待遇,趙楠跟黃月英還有工匠們一起研製出連弩、床弩還有複合長弓,箭頭設計成破甲錐,讓趙楠的大軍在防禦跟進攻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研製了新型拋石車,能夠拋起一百斤的石塊至200米,便於行軍的新型霹靂車50斤的石塊射程能達到400米。
有了遠端打擊的兵器,趙楠讓黃忠組建長弓營,準備了連弩、床弩,樂進組建攻堅營,裝備了拋石機跟霹靂車。讓甘寧組建海軍陸戰營,因為當前沒有大面積水域只能側重熟悉水性跟陸戰,但由此也讓甘寧明白了趙楠心中的大業是何大業,這讓甘寧激動不已,期盼著趙楠口中的黃巾之亂快些到來。其餘的各營進行了擴建,總兵員達到了常備軍八萬,民兵二十萬。
趙娜在雁門郡跟雲中郡率先試點建立了小學,招收寒門子弟,滿6歲的孩童,在經過審查合格後入學接受教育,此舉打破了世家門閥對人才的把持,引來一些世家門閥的不滿但畏懼趙楠的實力,不敢公開反對,在暗中阻撓農戶上報申請,同時透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