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呢?他也成了清政府眼中的紅人,繼續為朝廷效忠。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有趣而又難忘的篇章。
清政府對達賴喇嘛的尊崇和優待,可真是出於一種“政治上的藝術”。你想啊,達賴喇嘛在西藏可是政治、宗教兩頭大的人物,他推行的黃教在蒙古地區可是有著廣泛的信仰基礎。所以啊,尊崇和優待達賴喇嘛,就像是給西藏和蒙古各部送上了一個大大的“甜餅”,既能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統治,又能撫綏蒙古各部,真是一箭雙鵰啊!
這康熙皇帝,真是個聰明人。他在位時期,延續了先帝的既定國策,繼續密切同黃教的關係,就像是在穩固自己的皇權、維護國家的統一。你看他時不時地派人前往西藏,代表自己去探望達賴和班禪,還送上厚禮,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大家:“看,我對你們多好!”
更有趣的是,他還向達賴喇嘛劃撥銀兩、茶葉等物供僧侶使用。這可真是“財大氣粗”啊!不過話說回來,這也算是康熙皇帝的一種“投資”,畢竟想要穩固皇權和國家統一,沒有點“金錢開路”怎麼行呢?
所以啊,清政府對達賴喇嘛的尊崇和優待,不僅是一種政治上的策略,更是一種“金錢外交”。看來這古代的皇帝們,也是一群“精打細算”的主兒啊!
康熙皇帝可是個聰明人,他明白不能盲目遷就達賴喇嘛的個人行為和意志。所以啊,他可是給達賴喇嘛設定了一個“黃教道法”的框框,讓達賴喇嘛在這個框框裡行使權力。這就像是給小孩子劃定一個玩耍的區域,讓他們在區域內自由發揮,但絕對不能走出這個區域。
那年頭,吳三桂帶頭叛亂,鬧得是風生水起。沒想到五世達賴竟然上書,庇護吳三桂,還主張如果吳三桂力竭,請朝廷免他一死;如果吳三桂氣焰囂張,朝廷當與他劃土而治。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康熙皇帝看了後,立馬反駁說:“吳三桂這貨,不就是前明的一個兵弁嗎?我朝對他可是恩待有加,封他為王,還將公主下嫁於其子吳應熊。結果呢?他竟然有負朝廷,發動叛亂!我作為天下人民之主,怎能容他人裂土分疆!”
還有一次,理藩院發現喀爾喀蒙古的進貢名單與達賴喇嘛所呈之文有異。於是,他們就令來使查明進貢名單究竟是否以厄爾德尼濟農為首,再行收納所貢物品。康熙皇帝聽了後,立馬批評說:“理藩院你們這是啥規定啊?不能根據達賴喇嘛之文決定是否收納貢物!要是這樣的話,是不是意味著在我疆之外的藩蒙古,都得聽達賴喇嘛的?”
康熙皇帝隨後決定,今後蒙古進貢的物品全部由清廷的行政機關決定是否收納。這意思就是告訴蒙古各部:你們得服從朝廷,可不能只聽達賴喇嘛的!看來康熙皇帝可是個“規矩立得明明白白”的皇帝啊!
這第巴桑結嘉措可真是個“狡猾的狐狸”啊!他為了把和碩特蒙古從西藏的地盤上趕走,就想拉攏正在崛起的準格爾部噶爾丹。這噶爾丹可是個有故事的人,他早年曾在西藏出家,拜在五世達賴的門下,跟桑結嘉措可是同窗哦!這種同窗關係,可不就是他們結盟的基礎嘛!
就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五世達賴突然圓寂了。這訊息一傳出來,整個西藏都震驚了!五世達賴的地位,還有他跟清中央政府的密切關係,在黃教跟和碩特蒙古的爭鬥中,可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他的圓寂,對和碩特蒙古來說,就像是拿到了通往西藏的“金鑰匙”。
為了獨攬大權,抵制和碩特蒙古的控制,桑結嘉措居然對五世達賴的死秘不發喪!他找了一個跟五世達賴長得一模一樣的喇嘛江陽扎巴,讓他穿上達賴的服裝,偽裝成五世達賴坐在布達拉宮的寶座上。對外呢,就說五世達賴正在閉關修行,不讓人靠近,一切事務都由桑結嘉措代為處理。
桑結嘉措這招雖然聰明,但他為了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