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失利,李自成就只能敗退京師了。

清軍呢,也不客氣,1644年五月二日就進佔了京師。多爾袞還奏請福臨遷都京師,這可真是個大動作啊!

山海關大戰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戰役,發生在1644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四月。在這場戰鬥中,清軍的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與明軍的總兵吳三桂聯手,在山海關內外向李自成的大順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這場戰鬥的結果可是關係到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大順、大西等政權的大局哦!所以呢,這場戰役可真是讓人矚目,它奠定了清朝在全國的統治基礎。

吳三桂這哥們兒原來在寧遠(就是現在的遼寧興城)待著,任務就是別讓清軍跑進山海關。有一天,大順軍直逼京城,這吳三桂就帶著五千兵馬進京護衛,結果走到豐潤(今屬河北)的時候,聽說京城被攻破了,崇禎帝朱由檢自縊了,他就趕緊回山海關去了。

李自成這哥們兒就想,嘿,我讓明降將唐通帶八千兵馬去山海關把這吳三桂搞定。吳三桂想來想去,嗯,還是歸順吧,就帶著兵馬離山海關進京了。結果走到永平(今盧龍)西沙河驛的時候,遇到了從北京逃出來的家人,聽說他老爹吳襄在京被農民軍拷掠,心愛的陳圓圓被搶走了。這吳三桂一聽,怒了,就打著給崇禎帝復仇的旗號,拒絕投降李自成。

他還給他老爹寫了個信,說:“老爹啊,你瞧瞧你,堂堂王臣,還不如個娘們兒呢。你如果都不能做個忠臣,那我怎能做個孝子呢?桂兒我決定跟你斷絕關係,從今天起。你如果早點兒打算,就算敵人把你放在刀俎上引誘我,我也不理你。”然後他就回師山海關,把唐通部給襲擊了。

李自成聽到訊息後,馬上召集文武大臣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決定採用徵撫兼施的策略。在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時,李自成在四月十三日命令權將軍劉宗敏等率兵十萬(也有說法是六萬)向山海關進發。為了爭取吳三桂,他還帶著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吳襄一起同行。

吳三桂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如李自成,於是派出副將郭雲龍、楊坤、孫文煥向多爾袞求援。清軍在翁後遇到了吳三桂的使者,於是改道從連山、寧遠一線日夜兼程,急速奔向山海關。

清兵從1644年四月初九出發,四月二十日,清兵抵達連山。吳三桂一再催促清兵快點兒到,清兵知道李自成軍即將逼近山海關,於是日夜急行,一天一夜疾行二百餘里,共行軍十三日。

這清軍的行軍速度真是快得讓人驚歎啊!估計連李自成都沒想到他們會來得這麼快吧!不過這也說明吳三桂的決策是正確的,他及時向多爾袞求援,才有了清軍的迅速支援。

這個李自成啊,對清軍的情況那是一竅不通,行動起來磨磨蹭蹭的,直到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才晃悠到山海關下面。結果呢,在石河西岸就跟吳三桂那小子幹上了,兩個人就在那裡大眼瞪小眼,看誰先沉不住氣。

開打那天,李自成的大順軍就跟吳三桂在一片石、西羅城那邊噼裡啪啦的打了起來。剛開始,吳三桂還小勝了一陣,可後來李自成看形勢不對,就猛攻東羅、北翼二城。要說這李自成也是挺拼的,為了贏不惜一切代價。

到了晚上,清軍就一路殺到了山海關外十五里處,整整齊齊地排好隊,準備搞事情。這山海關可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北邊靠角山,南邊瀕臨渤海,城牆上還外加了羅城、翼城兩個小城牆,簡直就是犄角之勢,守軍的戰鬥力也是槓桿的。除了吳三桂的部隊,還有山海關總兵高第的一萬大軍和鄉勇的三萬大軍。

李自成到了山海關那天,就給吳三桂發了個逼降通牒,結果被拒絕了。然後他就一邊讓唐通、白廣恩的部隊在一片石(現在的遼寧綏中九門口)出邊立營,斷了吳三桂的退路,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