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弘曆,這位統治了大清帝國長達五十年之久的皇帝,在君臨天下的五十週年紀念日上,對著滿朝文武和江浙的百姓們,發表了一番關於南巡江浙重要性的高論。他嘴角掛著一絲得意的微笑,用一種近乎自誇的口吻說:“我統治了五十年,這期間我辦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西征,另一件就是南巡。”

那“西征”啊,就是他在1755-1759年之間,發動的平準定回之役。這場歷時五年的戰爭啊,可是耗費了乾隆皇帝不少心思。不過這功夫可沒白費,他成功地清除了準噶爾部南侵喀爾喀的威脅,保障了大西北和京師的安寧。這場戰爭不僅統一了準、回各部,還擴大了大清的疆域兩萬多里。從此,西北、北方、青海、西藏等地都過上了安寧的生活,這可都是託了皇上之福啊。

那麼,“南巡”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它能和“西征”相提並論呢?這得從乾隆皇帝的一道諭旨說起。

乾隆帝弘曆,大家都知道他是個喜歡微服私訪、四處遊走的皇帝。在乾隆十四年十月初五日,這位皇帝老爺突然心血來潮,下了一道關於南巡的重要諭旨。這諭旨的內容嘛,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據說啊,江南的督撫等一幫大員,看著那些富豪士紳們一個個眼巴巴地盼著皇帝南巡,於是他們合計了一下,就聯名上書請求乾隆帝南巡。乾隆帝一看,覺得這事兒挺大,得讓廷臣們一起議議。大學士、九卿等人就開始翻經據典,還搬出了聖祖仁皇帝六巡江浙的光輝歷史,說這事兒非得皇帝親自去不可。

乾隆帝聽了挺高興,覺得自己的子民還是挺依賴他的,就打算去看看江南的風土人情。他還特地強調了,這次南巡不是為了玩兒,而是為了考察官方、戎政、河務、海防等等一系列重要事務。當然啦,他也承認自己心裡挺惦記江左那塊地兒,畢竟那裡人多地廣,繁華得很。

不過呢,乾隆帝也知道自己這趟南巡路途遙遠,十多年來都沒能成行。他就抱怨說:“我每次讀聖祖實錄,都看到他老人家南巡的時候,帶著皇太后鑾輿,老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我心裡羨慕得緊啊!”看來乾隆帝也是個有孝心的皇帝,時刻不忘孝敬皇太后。

最後呢,乾隆帝還是答應了南巡的請求,但具體時間得等到辛未年(乾隆十六年)春天。那時候正好是皇太后六十大壽,想象一下那個場景吧: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老百姓載歌載舞給皇帝和皇太后祝壽那場面肯定很熱鬧!

乾隆帝還特別強調了南巡期間要簡約儀衛不得鋪張浪費。他說:“名山古蹟雖然多但也不用過於修飾只要打掃乾淨就行了。”看來這位皇帝還是挺注重節約的嘛!他還特地警告說民間不要過於華麗互相攀比要遵守紀律不得讓有司浮冒開支。

十一天後的乾隆十四年十月十七日,我們的乾隆皇帝又來了興致,降下了一道新的諭旨。這次的主題關於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和署浙江巡撫永貴的請求——希望皇帝能夠到浙江視察海塘工程。

乾隆帝開始回憶起之前江南督撫等人的南巡請求,他說道:“那時候大學士和九卿們經過會議,大家都認為應該南巡,我就已經下了旨意答應了。江、浙兩省是相鄰的,都是我聖祖皇帝曾經多次臨幸的地方,海塘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現在閩浙總督和浙江巡撫都來請求我視察,看來他們很期待我過去,那我就答應他們的請求吧。”

乾隆帝的語氣輕鬆幽默,彷彿是在和朋友聊天一般。他不僅提到了南巡的事情,還順便誇了一下自己的聖祖皇帝!

說到乾隆皇帝南巡的原因,那可真是五花八門啊!首先,他說是奉母后遊覽名勝、省方問俗、考察“官方、戎政、河務、海防”,瞭解閭閻疾苦。這些當然都是事實啦,但咱們都知道,皇帝老兒的話不能全信,對吧?

你想啊,那時候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