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歸清政府管。
後來呢,雍正初年的時候,雜谷、大金川、沃日這些土司因為地界問題吵起來了。當時的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一等公年羹堯讓大金川把美同等寨子割給沃日。色勒奔的兄弟們不服氣啊,就跟沃日等土司打得不亦樂乎。後來年羹堯被撤職了,署理川陝總督的嶽鍾琪就上奏說,把美同等寨子還給大金川。
各土司之間啊,依然在互相打打殺殺。乾隆四年七月,署四川巡撫、布政使方顯給皇上寫了個密奏說,因為“金川的土司們從來都不聽話”,雜谷土司蒼旺、梭磨土司勒兒恪等,“打算糾集人馬”去攻打大小金川二土司。護理木坪土司的王氏也報告說,“各土司都願意自己出兵出糧,去立功”。於是就趕緊命令官員們去勸解,讓大家都別打了。可這招兒也不靈啊,七月十四、十七、十九日,雜谷、梭磨、沃日等土司還是發兵攻打小金川,大金川土司色勒奔也在十四、十七、十八日,三次發兵,跟革布什咱土司丹津羅爾布格打起來了。川陝總督鄂彌達一面給皇上寫奏摺,請求派個總兵,帶兩千漢兵,再徵召兩千土兵,“去擺個威風,讓大家別打了”,一面又命令道員王奕鴻、副將馬化正趕緊去勸解。各土司聽了官府的話,八月下旬就撤兵回到自己的碉寨,“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等著官府來處理這件事。九月二十四日,瓦寺土司容忠因為被三齊寨頭人汪太惹毛了,就擅自派了一千三百多名土兵,打算渡河去攻擊那個寨子。署撫立刻派文武官員趕過去阻止。那段時間,土司們之間的爭鬥可是越來越激烈了。
說到四川這些土司,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特色。乾隆皇帝一開始呢,還是按照老辦法來管他們,沒有動改土歸流的念頭。乾隆四年十一月,署四川巡撫方顯給皇上寫了個報告說:雜谷、梭磨等土司,因為跟小金川為了爭奪必色滿地方鬧矛盾,約上了沃日等土司,一起發兵去打小金川。按照規矩,這事兒得懲罰一下,給大家樹個典型。但有的官員建議啊,咱們可以趁機把金川給撤職、改土歸流了。不過這個建議不太合適。為啥呢?雜谷、梭磨土司家有十幾萬人口呢,金川才幾萬人,一直以來都是雜谷看金川不順眼,金川怕雜谷。這兩個地方互相制約,邊境還挺安寧的,所以我們不能讓他們鬧起來。再說了,邊境上住著好多“生番”,這些土司在這兒,還能幫我們防禦那些“生番”的襲擊。有戰事的時候,調他們的人手,他們也都挺配合的。而且他們雖然有點矛盾,但還不敢惹到咱們內地來,官府派人去調解,他們也都乖乖聽話。所以啊,對雜谷這些土司,我們就不追究了。金川土司呢,也不撤職、不歸流,因為要是改流了,“那小土司不但沒用,還可能變成無主的生番”,到時候出了事,又要費老大勁去解決了。乾隆皇帝對方顯的意見非常贊同,批示說:“這個看法很對!”這個政策就這樣一直執行到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鬧事了,才有所改變。
乾隆八年十一月初十日,清政府讓已故大金川安撫司色勒奔的弟弟色勒奔細繼承哥哥的職位。這位色勒奔細啊,就是後來經常出現在《清高宗實錄》、讓朝廷都頭疼不已的大金川首領莎羅奔。以前啊,像《聖武記》、《清史稿》這些書都把色勒奔細和哥哥色勒奔搞混了,當成是同一個人。所以就把色勒奔的一些事蹟啊,都記到莎羅奔頭上了。這就搞錯了嘛!莎羅奔這個人啊,不僅驍勇善戰,還特別聰明。他和哥哥一直訓練士兵,擴大了地盤。早在乾隆二年的時候呢,色勒奔就搶了西邊革布什咱土司的土地。革布什咱土司就告狀了,官府也判大金川歸還土地,但色勒奔一直不執行。乾隆九年的時候呢,莎羅奔的女婿納旺所管的巴底安撫司地區發生了災害和瘟疫。莎羅奔馬上派人去救援,送東西給百姓。納旺的叔叔巴底土舍汪扎擔心大金川“趁機佔奪”,就調兵防禦,還向舅舅革布什咱土司求援。革布什咱土司帶兵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