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奕譞老兄可真是聰明絕頂啊!他巧妙地處理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小心翼翼地應對各種危機。他誠惶誠恐、提心吊膽,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惹禍上身。好在最後他總算躲過了一劫,安安穩穩地度過了晚年。

再說說載湉的生母葉赫那拉氏,那可真是個溫柔賢惠的女人啊!她一輩子都活在姐姐慈禧的光環下,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可想而知。她親生兒子載湉的處境艱難,她看著乾著急卻無能為力。不過她還是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用母愛溫暖著載湉的成長。雖然她的一生充滿了艱辛和無奈,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兒子的關愛和支援。在她的陪伴下,載湉茁壯成長,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說到載湉的生父奕譞,那可是個有故事的人啊!奕譞是道光帝旻寧的第七子,家裡排行老七。道光帝那麼多兒子裡,有出息的不多,但奕譞算是其中一位。他的哥哥們中,最有名的就是第四子奕詝,也就是咸豐帝;第五子是惇親王奕誴;第六子是恭親王奕訢。

《清史稿》上對奕譞有記載,說他是“醇賢親王”,文筆不錯啊,給奕譞的評價挺高。上面說他“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三月,分府獨立,命仍在內廷行走。穆宗即位後,諭免宴見跪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神機營。同治三年加親王銜。四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晉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說到奕譞這個人啊,他可是個大有來頭的主兒!他出生於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聽起來就像是小說裡的日子,充滿了神秘和傳奇。他的生母是道光帝的琳貴人烏雅氏,這烏雅氏啊,後來被追封為莊順皇貴妃,看來她老人家在天之靈也能安心了。

奕譞這名字啊,可不是隨便取的。他字樸庵,號退潛居士、九思堂主人、退省齋主人、淨業湖上散人。一看這些別號啊,就知道他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活啊,就像是一部連續劇,充滿了曲折和戲劇性。

話說啊,奕譞在道光三十年正月的時候,他哥哥奕詝繼位成了咸豐帝,就把十歲的他封為醇郡王。不過呢,他還是得以皇七子的身份住在宮內,這可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啊!

後來呢,到了咸豐九年,十九歲的奕譞奉旨成婚,娶了正受寵愛的懿貴妃(慈禧太后)的親妹妹葉赫那拉氏。這可真是親上加親啊!自此以後呢,奕譞就從宮中分封出來,住進了太平湖畔的新府。雖然離開了皇宮,但他還是得為內廷行走,繼續在上書房讀書。

再後來同治帝繼位了,因為奕譞在辛酉政變中有功,一下子就成了朝廷的大紅人兒。他被授為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神機營,這地位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同治三年,二十四歲的奕譞加上了親王銜;四年後,兩太后命他在弘德殿行走,還讓他稽查課程。就這樣一路走來,十一年後,三十二歲的奕鉉終於晉封為醇親王。

可是啊,人生就像過山車,有起有落。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奕譞病逝了,年僅五十一歲。他的一生啊,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咸豐十年八月,那可真是風雲聚會的時候啊!那個時候,英法聯軍就像一群餓狼,大舉入侵咱們京津地區。咸豐帝一聽到訊息,嚇得魂都沒了,趕緊在八月初八那天從圓明園北走,打算避一避風頭。這倉皇出逃的樣子啊,真是狼狽不堪!

這咸豐帝啊,當時那叫一個急,連飯都顧不上吃。就記得那天,他只吃了兩枚雞蛋,第二天也只吃了幾碗小米粥。這皇帝當得也是不容易啊,逃跑還得餓著肚子。

再說說奕譞這小夥子,雖然年紀輕輕,但心可大了,非要上前線參加抵抗。可惜啊,他這請求也沒被批准,最後只能跟著四哥咸豐帝前往熱河。這一路上啊,估計他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