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柟這樣的讀書人來說,做一些行政處分就好了,但是雍正皇帝卻把他處以極刑,實在是太過於殘忍了。
謝濟世和陸生柟,這兩人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倒黴得讓人心疼。錫保這個傢伙,告發陸生柟的時候,也不忘把謝濟世也參了一本。他說謝濟世藉著批註《大學》,譏刺時政,簡直就是怙惡不悛。這簡直就是對他的文字進行附會,亂加罪名。
雍正皇帝呢,他倒是心裡明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他免了謝濟世的死刑,但是呢,他卻跟謝濟世開了一個“玩笑”。他讓錫保假意將謝濟世和陸生柟同時正法,等到陪綁之後才宣佈免死的決定。這簡直就是一場惡作劇,讓人哭笑不得。
雍正皇帝這麼做,雖然讓人覺得他有點刻薄,但誰讓人家是皇帝呢,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是呢,他這麼一搞,難免讓厚道的正人君子罵他,給他留下那麼多的罪名。看來,這個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雍正皇帝啊,他可是個搞事情的小能手。他反對允禩集團、年羹堯集團,這可是一大波人呢。他的打擊物件呢,一部分是滿洲貴族,一部分是漢人官僚。這些官僚啊,有科舉出身的,也有不是科舉出身的。
然後啊,他搞了第三次整治朋黨,這次的目標啊,就是反對科舉入仕的人。所以啊,這三次反結黨朋比,內容、性質各不相同,而出問題多的卻在第三次,這是他在前兩次勝利的情況下,不謹慎所產生的。
而這三起事件的目標呢,歸結起來就是一個,那就是澄清官方,推行他的改革政治。這雍正皇帝啊,為了推行他的改革政治,可是費了不少心思呢。
不過啊,這三次反結黨朋比,也真是搞笑。就像是一場大亂鬥,各種人都有,各種理由都有。雍正皇帝呢,就像是那個裁判,一邊看著這場亂鬥,一邊想著怎麼才能把事情搞定。
最後啊,雖然雍正皇帝搞了這麼多次反結黨朋比,但是呢,他的目標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澄清官方,推行他的改革政治。
1728年反對科甲朋黨的事情還沒完全搞定,湖南的一個秀才曾靜就給川陝總督嶽鍾琪寫信,想策動他反清。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雍正皇帝一看,立馬來了精神,開始大作文章,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結果呢,就引出了後世赫赫有名的呂留良文字獄。
曾靜啊,永興縣人,出生在一個讀書世家。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生員,他自己也是個秀才。可惜啊,家裡太窮了,只好放棄學業,去當老師謀生。永興這地方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還發生過民變,地處湘粵邊界,偏僻得要命。但曾靜呢,卻在這裡小有名氣。
說到曾靜給嶽鍾琪下書,這事兒當然有原因啦。那就從嶽鍾琪說起吧。嶽鍾琪是個漢人,據《嶽襄勤公行略》說他是宋人岳飛第二十一世孫。他的爺爺叫鎮邦,原籍甘肅,當過山西大同鎮總兵官。他爸爸叫昇龍,參加過平定三藩之亂,後來當了四川提督、議政大臣,還獲得了騎都尉世職,被賜籍四川。
嶽鍾琪呢,也是將門出身,籍貫四川成都。他在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中立了大功,被封為三等公。年羹堯出事後,他就接任了川陝總督這個職位。這個職位啊,自康熙十九年(1680年)定例以來,一直是八旗人員的專缺。嶽鍾琪能破例得到這個職務,說明他深得雍正的寵信啊。
不過呢,這也招來了不少人的嫉妒。在曾靜投書以前,就有很多人向雍正密參他的“謗書”,據說有一篋之多呢。這些人啊,真是沒事找事,自己沒能耐得到皇帝的寵信,就去告別人的狀。這世道啊,真是讓人無語啊!
當嶽鍾琪被任命為總督的時候,議政大臣、署理直隸總督、漢軍旗人蔡珽就上奏說岳鍾琪“不可深信”。後來嶽鍾琪進京覲見,路過保定,蔡珽告訴他:“怡親王對你非常惱怒,皇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