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女,身份高貴得不得了。她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就被封為貴妃,二十年(1681年)又晉升為皇貴妃,二十八年(1689年)病死前還被冊立為皇后,死後諡為孝懿仁皇后。這位皇貴妃的地位如此顯赫,由她撫養的胤禛自然可以被說成是皇帝親自撫育的,而其他妃嬪撫養的皇子可就沒這待遇了。

胤禛由帝、後養育的特殊情況,可以從他與馬武的關係中得到驗證。內大臣馬武侍候康熙五十年,那可真是“朝夕侍奉,不離左右,恪恭勤慎”,對皇上那是忠心耿耿。而對年幼的胤禛呢,更是“抱扶服侍,備極小心”,生怕有個閃失。所以啊,胤禛繼位後馬上就任命他為領侍衛內大臣,這可是對他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回報啊!

胤禛從小就備受寵愛和關注,連馬武這樣的重臣都對他呵護有加。也難怪他後來能夠順利繼位,成為雍正皇帝了!

在康熙皇帝即將駕崩的時候,胤禛那可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要親自去探視他。不過呢,被大臣們勸住了,說他身份高貴,不能冒險。於是乎,他就下令按照伯爵的規格給康熙辦喪事,還賜給了阿達哈哈番世職。這可是非同尋常的恩典啊,足以表明胤禛小時候可是在康熙身邊受到馬武的照應。

孝懿仁皇后雖然貴為皇后,可是她這輩子就沒有生過男孩,只生了一個女孩還夭折了。所以啊,她撫養胤禛可是盡心盡力,慈愛滿滿。胤禛小時候那麼可愛,又懂得看臉色,估計也是知道孝懿仁皇后身份高貴,所以肯定是各種討好、巴結她啦。

這樣一來,胤禛跟孝懿仁皇后的孃家人肯定就有了特別的關係啦。不過話說回來,這關係也是他自己“努力”經營出來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那個年代,胤禛這個虛歲才剛滿六歲的小傢伙,竟然已經踏入了尚書房讀書。說起來,這尚書房可是個好地方,滿、漢、蒙古文和經史等文化課是他們的必修,騎射、游泳等軍事、體育專案也不能少。這可真是要文能文,要武能武啊!

說到這兒,咱們得提提那些在宮廷裡培養的第一流人物,他們的保傅,都是從青年時期起就在宮廷裡培養的第一流人物。這些老師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學的人,所以啊,胤禛他們這些皇子們的教育可謂是得到了精心的栽培。

當然啦,這並不意味著皇帝就撒手不管了。康熙皇帝可是個認真負責的父親,他要親自去檢查皇子們的一切活動,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他還會審閱他們的文章,讓他們當面解釋功課。這可真是嚴師出高徒啊!

看來啊,胤禛這個六歲的小傢伙,從一開始就接受了皇帝父親的嚴格教育,這為他後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哈哈,想想看,一個六歲的小屁孩,就要面對那麼多的課程和嚴格的皇帝父親,這可真是個有趣的故事啊!

說到皇帝對皇子們的教育,那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不僅重視皇子們的道德培養,還非常注重適合他們身份的鍛鍊。從皇子們懂事開始,皇帝就親自訓練他們騎馬、射箭和使用各種火器,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而是他們的日常娛樂和消遣!

皇帝可不希望他的皇子們變成嬌生慣養的小公主和小王子,相反,他希望他們能吃苦耐勞,儘早地堅強起來,並習慣於簡樸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皇帝還特地請來了神父張誠,讓他在給皇子們上課時多灌輸一些吃苦耐勞的精神。

據說有一次,皇帝帶著他的幾個兒子去韃靼山區旅行,這可真是個大膽的舉動!你想想,把一群小屁孩帶到山區去,那豈不是自找麻煩?可是皇帝就是這麼想的,他覺得這樣才能讓皇子們真正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

在旅行中,皇子們每天都得騎馬、射箭、打獵,這可真是忙得不亦樂乎。他們身背箭筒,手挽弓弩,時而賓士,時而勒馬,顯得格外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