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虎門海戰。關天培這位英勇的水師提督力戰殉職,讓人不禁淚目。然而,在跟英人的交涉中,因為朝廷的妥協退讓,琦善大學士被奪職,還被逮問,連家都被抄了。這可真是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啊!

五月,《廣州和約》的簽訂讓廣州人民義憤填膺。這和約簡直就是喪權辱國啊!於是,廣州三元里的人民紛紛奮起抗英,他們可不是好惹的!

時間來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軍攻陷了長江吳淞炮臺,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犧牲,上海也失陷了。這英軍真是越來越囂張了!七月,英軍艦隊竟然侵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跟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艦上談判。這可真是讓人氣憤啊!他們竟然在人家家門口談判,還答應了英國一方提出的全部條款。

旻寧皇帝批准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看來這皇帝也是無奈啊!最後在十月,皇帝還去閱圓明園八旗槍兵,這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看來這皇帝也是閒得蛋疼啊!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三月,英國女王頒佈了香港皇家殖民地憲章(也就是《英王制誥》),任命璞鼎查為首任總督兼駐港英軍總司令。這一下子,香港就變成了英國人的地盤,璞鼎查這傢伙也搖身一變成了大老闆!八月,耆英跟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哎呀,這五口通商,可不是什麼好事,感覺像是賣國條約一樣。九月,上海也開埠了,這下子上海也成了外國人的天下。

時間來到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五月,耆英跟美國代表顧盛簽訂了那個什麼《中美望廈條約》。哎呀,這還不是賣國條約嗎?九月,耆英又跟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看看,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然後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六月,耆英給比利時來華談判的專使蘭納發了個照會,說可以按五口通商章程的辦法通商。這照會一發,比利時人高興得不得了。十一月,上海道臺宮慕久公佈了與英國駐租界的先河。十二月,廣州人民不幹了,他們反對英人入城,結果幾千人衝進了府署,把府署弄得一團糟。看來這廣州人民也不是好惹的!

接下來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十一月,容閎等跟著馬禮遜學堂的校長去了美國留學,這可是開了近代留學的先河啊!然後以皇五子奕誴為恪親王綿愷後。這可真是給皇家添了個人才啊!

到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二月,耆英跟瑞典、挪威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然後給皇四子奕詝指婚,女方是太僕寺卿富泰的女兒薩克達氏。十月,皇帝命令京師及各省編查保甲。這可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啊!

接下來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正月,皇帝重申不準法人擅入內地傳教。二月,薩克達氏被冊封為皇四子奕詝的嫡福晉。然後青浦教案發生了。五月,俄羅斯想在新疆通商貿易,結果被拒絕了。十二月,英駐滬領事阿利國給香港總督文翰上書,建議對中國再次發動戰爭,以便獲得更多利益。這英國人真是貪得無厭啊!

最後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二月,葡萄牙澳門總管亞馬勒非法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停徵關稅,還下令封閉粵海關衙門。十二月,皇太后在慈寧宮去世,然後梓宮被移到了綺春園的含暉殿。唉,真是讓人傷心的一年啊!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朝廷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悼之中,因為我們的皇太后剛剛去世,上大行皇太后諡為“孝和”。這位太后在世時深受眾人敬愛,她的離世無疑給整個朝廷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此時,皇帝旻寧也病重在床。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緊急召集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以及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等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