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六日,乾隆帝收到了阿桂全師撤出的奏摺,高興得不得了。“哎呀,這阿桂真給力啊!我早就囑咐富勒渾和富德他們快點兒去接應了。”現在阿桂全師撤出,“我心裡踏實點兒了。”他覺得阿桂這次處理得相當妥當,“啥事兒都辦得挺好,值得表揚!他已經當上了定邊將軍,統領進剿的事務,我非常信任他。其他大臣裡頭,也沒幾個比他強的。阿桂你就放心大膽地幹吧,別有顧慮!”
乾隆帝覺得阿桂安全回營了,“大局已定”,接下來就是調兵遣將的節奏了。“等咱們兵強馬壯了,就可以收復小金川了,再之後就是大金川。”金川之役即將進入新的階段了。
乾隆皇帝弘曆自從得知溫福在木果木不幸喪命後,就像被擰緊的發條一樣,從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開始,一直忙到十月底,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再次征戰金川的事宜。這位皇帝可不僅僅是口頭喊喊“準備戰鬥”,他可是真刀真槍、實實在在地做了三件大事。
首先,選將任帥。乾隆帝認為,木果木的敗仗,主要原因就是用人不當。一開始,他以為溫福的失誤,可能是因為提督董天弼丟失了底木達,頭等侍衛德爾森保疏於防備。所以一開始他還挺同情溫福的,給了他一個伯爵的封號。但後來知道了溫福的各種失誤後,他可是後悔得直拍大腿,說:“這溫福,真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啊!”溫福的軍隊,老百姓都散了,士兵也潰敗了,這全都是因為他沒有提前預防啊!“溫福的倉皇失措、失策連連,導致這麼多人死亡,他自己死有餘辜!”溫福軍營裡文武大小官員死了幾十人,還有三千多名士兵,“這全都是因為溫福處理不當,導致大敗,如果他還在,我肯定得把他五馬分屍以正軍紀!”於是他撤銷了溫福的伯爵封號。“我錯用了溫福,還錯信了他不會出全力,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只能自己承擔責任了。”
於是呢,這次他在選將任帥上特別慎重。他可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委任阿桂為定邊將軍,豐升額和明亮為副將軍,富德、色布騰巴勒珠爾和海蘭察為參贊大臣。他多次強調:“這次就全靠阿桂了!” “軍營裡的一切事務,我只相信阿桂!”他還發現定西將軍的印章是順治年間將軍愛星阿征剿李定國時佩戴的,“用這個印章的人都能很快成功,非常吉祥!”於是他就把這印章給了阿桂。
這次乾隆皇帝可是下了血本了!他準備再徵金川,就做了三件大事:選將任帥、增派滿漢兵丁和籌撥大量軍需銀兩和槍炮彈藥。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首先,選將任帥這一塊兒,乾隆帝可是慎之又慎。他覺得上次木果木的敗仗,主要就是用人不當。溫福這小子,真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啊!他倉皇失措、連連失策,導致那麼多人死亡,真是死有餘辜!所以這次他特別看重阿桂,把所有的好牌都壓在他身上,期待他能帶兵打贏。
接著,增派滿漢兵丁這一塊兒,乾隆帝也是下了大決心。他覺得上次的綠旗兵太不給力了,導致全軍潰敗。這次他可是增加了不少滿洲兵和各種地方部隊,總共二萬三千名。還特地從北京、吉林、黑龍江、西安、荊州、成都等地調來一大批滿兵,加上湖廣、雲南、陝甘等地的漢兵,總共有滿漢兵一萬七千五百名。這可真是大手筆啊!
最後,籌撥大量軍需銀兩和槍炮彈藥這一塊兒,乾隆帝也是毫不吝嗇。他決心要剿滅金川,調撥了巨量銀兩以供軍需之用。到乾隆三十八年七月止,已經撥了二千九百餘萬兩銀子了!這可真是天價啊!他還讓兩淮鹽商、長蘆和山東鹽商、山西士紳等都捐款支援。乾隆帝可是說了:“軍需費用雖多,現在再撥兩三千萬,庫帑也還充盈。我只要能剿滅兩金川,永除後患,這點錢算什麼!”他還讓四川那邊兒開捐,預計能收千萬。後來朝廷繼續解運銀兩,到四十一年二月平定金川時,總共用了七千餘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