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稱援軍已到。敵軍看到烽火,以為被包圍了,於是慌忙撤退。張飛利用這個機會迅速反擊,打了勝仗。

形容那些為了誇大自己的實力而製造聲勢、虛張聲勢的人。在寫作中,可以用“虛張聲勢”來表示某人或某團體故意誇大自己的實力或聲勢,以達到某種效果或欺騙他人。例如:“他只是在虛張聲勢,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力。”

607.勢不兩立

兩種力量或意見不能同時存在,互相矛盾,不能相容。形容敵對的狀態,或兩種相反的立場、態度、觀點等。

傳說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蘇秦的人,他曾向秦王提出連橫的主張,但秦王並沒有採納。蘇秦不甘心失敗,繼續遊說其他國家,最終促成了六國合縱的聯盟,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然而,在聯盟形成之前,蘇秦曾到秦國拜見秦王,希望能說服他放棄進攻六國的計劃。在會談中,秦王認為蘇秦的主張與自己的野心相違背,便威脅要殺死蘇秦。蘇秦毫不畏懼地回應道:“我知道我和您註定不能共存,但我會讓六國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您。”最終,蘇秦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促成了六國聯盟,抵禦了秦國的侵略。

形容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的情況。可用於人或國家之間的對立、鬥爭;也可用於事物或思想之間的矛盾、衝突等。例如:“他們兩人勢不兩立,互相競爭,最終只有一個人能獲得勝利。”

608.立身處世

一個人在世界上生活和與人交往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它強調一個人的品德、修養、處事態度等方面,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立:站,引申為樹立、存在;處:居住、棲息;世:社會。指生活在人世間

作謂語、定語;指生活態度。

《論語》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告誡人們,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要輕言妄語,而要積極地行動。在《聖經》中也有類似的教導,告誡人們不要只聽別人的話,而要觀察他們的行為。這些教導都在強調立身處世的重要性。

立身處世的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處事態度等方面。例如,一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品德和修養,能夠認真履行職責,遵守職業道德規範,那麼他就可以被稱為“立身處世之楷模”。

609.世外桃源

源於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指一個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亦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

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一個漁夫偶然發現了一個通往一個理想世界的通道。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和睦相處,田野肥沃,景色優美。漁夫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返回了現實世界,並試圖找到再次前往那個世界的路徑,但未能成功。這個故事成為了後世許多文人墨客尋求心靈淨土的靈感來源。

比喻一個超脫現實、與世無爭的美好環境。 例句:這裡就像一個世外桃源,讓人忘記了煩惱和憂愁。

形容某些人追求的理想狀態或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 例句:他選擇離開繁華的城市,過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比喻一個脫離現實、與外界隔絕的小範圍區域。 例句:在這片山區裡,人們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希望以上解釋、故事和用法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世外桃源”這個成語。

610.源遠流長

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

據說在古代有個小鎮修建一座橋,為了確保橋的堅固性,便從很遠的地方引來了一條河的水來澆灌橋基。經過多年的努力,橋終於建成了,後來人們用“源遠流長”來形容事物的歷史悠久、根底深厚。

形容歷史、文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