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忘我?那是一種心境,就是忘記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忘記自己的意識、忘記自己的身體,忘記一切去感悟天地。

見弟子一直沒開口,吳弛問道:“這忘我和無我有什麼不同麼?”

“師父,什麼是無我?”林茹之表示自己都不知道異世界的無我到底是什麼意思。

“無我就是認為一切都只是夢境,你我都不過是夢境中的存在,並不是真的,所以也就是無我,否定自己的存在。”吳弛說道。

這倒是和地球上的無我有點像,佛教也是否定有一個恆定的自己,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斷被分解和重組的,新的靈魂不是舊的靈魂,‘我’這個意識也只是短暫地出現,會因為重組而消失。

忘我肯定和無我不同,不會否定自己的存在。

“師父,忘我和無我確實不同,忘我不是認為一切都是夢境,不認為自己也是虛假的。忘我是認為世界和自己都是一體的,天地齊同,萬物歸一,自己和世界是統一的,忘記自己去感受無限的天地。”並不否認自己是真實存在的,而是認為自己和天地一樣,天地並不偉大,自己也並不渺小,忘記自己,就能融入天地之間。

“天地齊同,萬物歸一?”顯然吳弛是第一次理解這種思想,異世界兩大主流思想一‘無我’,二‘本性’。

一個是強調世界的虛假,一個是強調萬物的不同,並沒有說齊同萬物的思想。顯然異世界沒有莊子這樣的神奇人物,沒人提出一切渾然一體,不分彼此,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

吳弛活了一輩子也是第一次聽人這麼說,他需要時間思考一下。忘記自己,融入天地,這種事情太過新鮮,不過一把年紀的他回憶過去,似乎也經歷過‘忘我’。那時候不明白那是什麼,只以為是一種混蒙或者困惑,現在想來或許就是忘我體驗。

“這些是你自己想到的,還是長夢中呈現的?”吳弛敬畏地問道。

“是長夢裡的理論,不過透過我的語言傳達的。”林茹之也沒有原文背誦,所以是簡化過的。真的要按照地球上的理論解釋,那可是長篇大論,很複雜。畢竟忘我是一種感悟,一種經驗,要透過文字和語言表述出來很難。

莊子也是長篇大論地解釋齊物論,解釋萬物之間的聯絡。

吳弛感慨道:“無夢時代竟然有如此深邃和廣博的思想,看來是我小看古人了。”“只是萬物不同各有本性,又怎麼能互相融合?人如何能融合到物中,融合到飛禽走獸中?”思考了一大圈,他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釋,不然很難理解忘我的理論。

林茹之很無奈,她可不是莊子本人啊,實在是不知道應該怎麼說。萬物為何不同,又為何齊同?莊子長篇累牘地講述,她沒記住,只能自由發揮,只要邏輯上沒問題應該就行了。

所以她只能對莊子說聲對不起了,得按照她自己的理解解釋了,說道:“大家都喜歡蜜蜂,不喜歡蒼蠅,說蜜蜂勤勞嚮往光芒,蒼蠅有害喜歡穢物。可是根據觀察,其實蒼蠅也會飛向光明。”這是林茹之在昆蟲百科全書上看到的,昆蟲都有趨光性,所以蒼蠅和蜜蜂都是一樣嚮往光明的。“明明都向往光明,為什麼人對兩者的態度不一樣?這是因為人心的作用,認為蜜蜂的作用比蒼蠅更大,認為蒼蠅傳播疾病,有害健康。但對於天地自然而言,蜜蜂和蒼蠅是一樣重要的,並沒有好壞區分。”

吳弛有點明白了,說道:“你的意思是萬物的不同是因為人心的區別對待?”“可是冰火不同器,水火不相容,總不能說水與火也是一樣的吧?這不是人心的區別,而是本性不同吧。”

“師父,你看園子裡的假山,你說它是什麼顏色的?”

“灰白色的。”吳弛說道。

“那你說它是什麼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