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齊國的通緝犯,你膽子可不小,竟然把通緝犯的字畫掛在這裡。”

花魁卻正直地說道:“齊大人是被冤枉的,他仗義執言,上書呈情,實乃好官。”

“沒想到你在青樓還心繫齊國。”林茹之心想對方的政治傾向有點嚴重啊,顯然是偏向北境王一派,而這一派和朝堂是針鋒相對,形成了諸侯和朝廷的對抗。

齊方濟的遭遇證明了朝廷的腐朽無能,更加證明了北境王的英明神武,所以掛在這裡也是很正常的。其實所有的字畫都是偏向地方諸侯的名人留下的,所以林茹之說道:“齊國皇帝和這些名家共治天下,不是和百姓共治天下,皇帝得罪了他們,哪裡能有好果子吃?也難怪齊國皇帝口碑越來越壞。”

林茹之覺得現在的齊國很像是宋朝,齊國就算有改革的想法,也推動不下去。

就好像宋朝皇帝說我改革,對百姓好,對士大夫不好,有什麼不對的?

人家就直接說了,你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和百姓共治天下,你的改革找誰推行?還不是找士大夫推行,找士大夫推行一個對自己不利的改革,玩呢?

士大夫又不傻,改革再好,只要對自己不利,就不會推行,反而要瘋狂反對。

花魁聽了,便說道:“陛下被奸臣矇蔽,親小人遠賢臣,齊方濟這樣的股肱之臣卻被冤枉,實在是陛下的失職。”

“我認識的齊方濟,雖然嘴皮子不錯,觀察問題也很敏銳,但他只是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的人,沒你說的那麼好。齊國的矛盾就是諸侯和朝廷的矛盾,也是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矛盾。皇帝想要削藩,就會變成昏君,而諸侯想要幹什麼都是為民請命,可就我觀察下來,齊國百姓的日子是越發不行了。要我說齊國皇帝和諸侯都是完蛋貨,非要說誰更完蛋,肯定是諸侯更完蛋。齊國皇帝至少還在嘗試解決問題,而諸侯麼,他們只想自己做皇帝,而不是配合皇帝解決問題。”

“問題不解決,誰做皇帝都一樣,就算北境王登基,也一樣沒辦法,除非他大殺四方,殺一個人頭滾滾。”林茹之知道眼下的情況最好就是殺人,把諸侯的資源集中起來,才能想辦法發展齊國。

“齊國朝堂貪官橫行,都是因為皇帝不作為。”花魁說道。

“這話說的,東西南北四個境王難道手下沒有貪汙?不見得吧,據我所知前些年北境王才調查貪汙,還有人背叛到了燕國。手下都有貪汙,唯一不同的是皇帝沒辦法殺掉諸侯,搶奪他們的資源,所以才是昏庸無能。而諸侯卻可以不斷攻擊皇帝,搶奪朝廷的資源,所以才顯得北境王英明神武。”林茹之說道:“當然我不否認北境王確實有能力,但他的能力不足以讓他兵不血刃地解決問題,他能走的是排除異己、搶奪資源的路。然後齊國會安穩幾年,但殺人只是推延矛盾爆發,不是解決矛盾,幾年之後,新皇帝只有兩個選擇,對外戰爭或者成為昏君。”

林茹之不是看不起北境王,而是齊國是結構性問題,其實不僅僅是齊國,五國都有這問題,不是換個皇帝就能解決的。

花魁顯然是不服,還想繼續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