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騎軍兩千重騎,浩浩蕩蕩靠近牛輔設下的深溝高壘,控制距離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不斷叫罵。
所過之處煙塵滾滾,聲勢浩大。
牛輔軍堅決不肯出來迎戰,已經打定了主意,倚靠防禦工事,不跟呂布的龍騎軍正面交戰,耗到呂布糧草用盡,自行退兵。
呂布在陣前露過面以後,第一次罵陣無果,便退了回去,讓張遼領兵在陣前繼續叫罵。
大半天以後,龍騎軍緩緩後撤紮營,看來已經做好了對峙的準備。
隨後呂布迅速分出八千兵力,悄悄北渡黃河!
黃河自北而來,轉而向東而去。
故而渡河需要渡兩次。
一次從南岸渡河到北岸,另一次從東岸渡河到西岸。
呂布就是料定了牛輔不敢主動派兵來跟龍騎軍硬碰硬。
讓張遼以兩千重騎吸引敵軍的注意力,故意在對手面前刷存在感。
這兩千重騎威猛無匹,即便是牛輔真敢來,也根本啃不下這根硬骨頭。
呂布率兵從風陵渡渡了河,抵達黃河北岸,然後繼續往北直到蒲津渡。
在蒲津渡附近,呂布本想抄詩一首,奈何張望了好一會,又在地圖上仔細看了下,確實沒見到鸛雀樓。
這才後知後覺想起,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後世還要三百多年才建造的,此時自然是沒有。
要不然自己就可以詩興大發地留下千古名篇《登鸛雀樓》,這首詩,自己小學的時候,背得可熟了!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代王之渙的詩作這次逃過一劫,沒被呂布據為己有。
“將軍,我們是否從蒲津渡過河?”高順問道。
呂布望著眼前寬闊的河面,陷入了猶豫。
渡河花費的時間必然不短,在此處渡河,若是被牛輔軍發現,到時候被擊於半渡,那麼渡河無疑是痴人說夢。
要不要賭一把?
就賭牛輔夠蠢,沒在蒲津渡留下人手,沒有防備呂布從另一個方向進攻。
思慮再三,呂布決定不冒這個險,派高順領一千陷陣營在蒲津渡駐紮,約定等到明日才渡河。
而呂布親自率領剩下的七千輕騎,繼續往黃河上游而去。
在兩百里外,尚有另一處渡口——龍門渡!
在龍門渡渡河,只要牛輔沒有提前派兵在對岸駐紮警戒,那麼即便發現了自己的蹤跡,等他的大軍趕到,自己也早已經順利渡過了黃河。
第二日。
高順開始大張旗鼓地在蒲津渡準備渡河。
這訊息不出意外,傳到了牛輔耳中。
牛輔大喜望外,趕緊組織起兵力,前往蒲津渡對岸,準備等呂布大軍渡河渡到一半,就開始以弓箭射殺!
到時候呂布大軍繼續渡河也不是,不渡了也不是,回對岸也需要耽擱不少時間,那不純純的活靶子嗎?
他有把握等呂布大軍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叫他們有來無回!
牛輔親自率領數萬大軍,從容不迫地來到蒲津渡對岸,他望著對面的呂布軍,不禁自鳴得意,哈哈大笑起來,“居然兵分兩路,一邊假裝正面對峙,背後還想偷偷渡河?哈哈哈,沒想到吧?我牛輔早就看穿了!傳令下去,讓大軍先分散藏起來,不要讓對面看到,等他們渡河到一半,我們就現身將他們全部射殺!”
高順不慌不忙地在蒲津渡準備渡河事宜,故意放慢了速度,最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可就是不肯開始渡河。
在牛輔等得快失去耐心之際,北方突然響起轟隆隆的巨響!
這聲音,涼州士兵都很熟悉,那是成千上萬的騎兵一齊奔騰才有的雄壯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