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兄,你南邊的戰況如何?”呂布順帶問了下。

呂布只留意著跟袁紹的戰況,對南邊袁術沒有太上心。

若是連袁術都應付不來,那曹操也就沒資格讓自己對他高看一眼了。

“南邊不礙事,守得住,如今官渡一戰,大獲全勝,已經能騰出手來,甚至可以反擊回去。”曹操一臉的輕鬆。

“如此便好。”

袁術現在已經孤立無援,甚至可以說是覆滅在即。

他曾經的盟友公孫瓚,在相繼輸掉界橋之戰跟龍湊之戰後,為暫避袁紹鋒芒,遠遁東北。半年前聽說已經打到了樂浪郡,也就是後世的北朝鮮,若是繼續打下去,現在該打到馬韓那邊了吧。

馬韓位於朝鮮半島南部,與辰韓、弁韓,合稱三韓。(弁,音同變)

三韓人正是後世朝鮮、韓國人的祖先,不過這時候還沒建國,只是些小部落。

公孫瓚如果想打,那自然是手到擒來,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只看他想不想打而已。

而袁術的另一盟友孫堅,如今兩家反目成仇,不捅他一刀就算不錯了。

還有諸如黑山賊、黃巾賊,這些沒法擺在明面上的盟友,如今也是死的死,殘的殘。

在失去豫州大部分地盤以後,他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不再值得曹操將他視為敵手。

可以說,若非還有袁家“四世三公”的餘蔭,袁術早就被周圍的幾大諸侯蠶食殆盡。

最後袁術跟袁紹還聯手了一回,不過現在袁紹被徹底擊垮,袁術便更是獨木難支。

呂布略一思索,便下令回洛陽。

袁術還不值得讓龍騎軍專門跑一趟,隨便派人就能收拾他了。

回到洛陽,呂布以朝廷的名義,令揚州孫堅進攻袁術。

順便看看孫堅是什麼態度。

先前他暗中相助袁術,呂布本已經把他記在小本本上了,後來他因為被袁術反手搶了九江郡,兩家反目成仇。

不出意外,孫堅應該會出兵,拿回九江郡。

呂布又令駐守荊州的甘寧出兵汝南,與曹操一同反擊袁術。

若有任何意外,還可以讓徐州出兵,打敗袁術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呂布身在洛陽,頻頻收到捷報。

袁術固守汝南,作最後的困獸之鬥。

當世民間流傳著一句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塗”是通假字,通“途”字。

而袁術,字公路。

“術”字的本義就是指城邑中的道路。

他的表字,“公路”跟“途”字也正好對應。

故而袁術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在前世歷史中,他拿到傳國玉璽以後,更是野心膨脹,稱帝自立。

呂布本以為這段歷史不會再重演,沒想到袁術被三路大軍圍攻,在城破的前一日,仍是稱了帝。

過了一天當皇帝的癮。

對此呂布也是哭笑不得。

至此,袁術退出歷史舞臺。

豫州實際掌控在曹操跟呂布手中。

這段時間以來,青徐兩州的糧食產量大增,官府把耕地從地方豪強手中強制收來,出租給百姓。

只在收成時,收取一部分糧食作為租金跟稅收。

百姓的勞動積極性空前高漲。

畢竟多勞多得,多種出一粒稻穀,自己便能多分一點糧食,比以前給地方豪強賣命幹活,到頭來卻連飯都吃不飽,要強上太多。

呂布故技重施,將豫州的世家大族強制遷來洛陽,所有耕地強制收歸國有,也不白拿,用洛陽以及豫州城裡的房產置換。

使耕者有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