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上書論政 (第2/4頁)
帝國的紛爭為什麼不能玩了 李淑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商賈競爭,把鹽價降下來,讓利給百姓,讓百姓吃上便宜鹽。”
國王點頭道:“所言不錯,這個惠丙辰考慮到了,他用很巧妙的辦法解決了。”看到眾人期待的眼神,國王解開了謎底,“內鹽民營,外鹽官營。”
師茍勝搖頭否決,“如此一來,內外鹽價差得很大,恐怕更無法堵住漏洞,就說這宿關,每日多少鹽透過,查出來的都是官鹽,查不出來的都是私鹽。”
國王笑道:“可這個惠丙辰,卻實實在在想了個辦法來解決了。他在上書中言明,東元有兩大鹽礦,汶口鹽礦和寒亭鹽礦,將這兩個鹽礦分開,寒亭鹽礦靠近北海的千乘港,負責外銷鹽,而內陸的汶口鹽礦只負責內銷鹽。”
修增安頓時喝彩,“妙啊!果然是五步之內,必有芳草啊!”
巫馬卿還是沒太明白,有些羞愧的言道:“王上,恕臣下駑鈍。”
國王笑道:“沒有什麼的,愛卿常年在軍旅,對政務不熟,不瞭解倒是有情可言!不過以後可要多讀奏章,孤王可聽說,有些奏章多是巫馬齊幫看的。”
巫馬卿嘿嘿笑道:“王上,臣早說過是個大老粗,做不來這個。”
國王肅然教訓道:“巫馬愛卿,萬不可做此想,聖人有言,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只要立志於學,怎能學無所成那。”
師茍勝見到巫馬卿有些尷尬,插口解釋道:“大司士,惠丙辰的意思是,以後寒亭產鹽,都要裝船運走,不許在東元流通!而東元各地商賈都去汶口鹽礦去販賣!這樣一來,我們東元吃到的是便宜鹽,而鹽稅都從寒亭鹽礦中運出去。”
國王對此提議很是欣賞,“茍勝所言不錯,如此一來,則外銷鹽都透過水路運走,則透過宿關的陸鹽就全是私鹽了,只要查出,就是重罪。”
巫馬卿點頭示意明白了,解釋道:“王上,就是封住寒亭鹽礦,不許一粒鹽從寒亭跑到我們東元市面上,邊境上也不許有一粒鹽運出去,查到便是走私!”
國王笑道:“巫馬愛卿,拿出你折衝摧鋒的勁頭來,此事便是你去處理了。”
巫馬卿有些尷尬,苦澀的笑了笑,因為在東元的私鹽交易中,巫馬家佔據了最大的份額,沒想到王上還是知道了此事,不動聲色的處理了自己家。
見到巫馬家吃癟,眾位上卿都是心照不宣的竊笑。
風世頤讚歎道:“王上知人善用,有大司士在,此事定然易如反掌!”
議定此事,國王又拿起本奏摺,“這是莒郡姑幕都的桑渠門上書!在他上書中提到了我們東元現有三條馳道,這個諸位愛卿都應該清楚吧!”
見師茍勝要回答,師宜陽搶先開口,“東元三大馳道,其一是沿靺海的北方馳道,貫穿元鎮、原郡、青郡、紀郡、萊郡和陽郡五郡一鎮;其二南方馳道,貫穿郯郡、莒郡和陽郡三郡;其三南北馳道,貫通西部薛郡、泰郡和濟郡三郡。”
“大君說的沒錯!”宮瑞海點頭,他是大司徒,主持馳道修築,“王上,若是能將泰郡和莒郡打通,就成為中央馳道。不過從泰郡到莒郡,要穿山越嶺,山河居多,馳道最難修築。先王在時,也曾商議,最後是將泰郡和青郡貫穿,可節省不少人力物力,隨著元鎮之戰爆發,就先修建了從元鎮到青郡的馳道。”
國王見群臣搖頭,知道此事作罷,又拿出上書,“這是學宮朱思晟的上書!坦言當前律條混亂,刑名繁雜,處理案情時,高下任情,輕重隨意!如判殺人,預謀、衝動、誤殺、復仇大是不同,有些只杖責,有些則梟首,給刑名貪腐之機,法漸不公,律益難行,國法崩壞,則傾覆不遠。應梳理律條,剪除亂葉,將相似罪名合併,設懲處限制,令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刑名亂來,也不至於荒唐。”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