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管事學堂的事兒耽誤了她比較多時間。

書坊旁邊的管事學堂年前已經全部修建完成了,開校前的準備也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

招生的訊息也早已經散了出去。

宋玉善回去的時候,正是開始招生的時候。

管事學堂的學費不高,甚至學費先賒著,等學成後,在宋家的產業工作,掙到錢了再還也行。

除此之外還有獎學金。

對那些那些沒錢供孩子讀書考學的人家來說,管事學堂簡直是跟白撿的差不多。

至於進校開始,就得跟宋家籤契,畢業後至少要為宋家工作十年這一點,也根本不是什麼缺點。

這不就跟包分配工作差不多嗎?

誰不知道宋家書坊的待遇好,而且聽說宋家小姐去郡城發展的也不錯,到時候孩子們學成了,說不定也能走出這個小縣城,大有作為呢!

什麼?男女同堂讀書?

壞的反正是女孩兒的名聲,男孩兒有什麼關係?

把家裡養不活的女孩兒送來報個名,萬一考上了呢?

不僅不愁吃穿,學費還可以讓她以後自己還,萬一和宋靜娘一樣有出息了,說不定還能補貼家裡呢!

實在沒出息,再拎回家嫁人,嫁遠一些,也就不擔心名聲問題了。

所以管事學堂的招生空前火爆,不僅扶水縣的適齡男孩來了,女孩也來了不少。

出乎了宋玉善的預料。

知道了這些父母心裡的小九九,宋玉善既生氣又無奈。

現在這個世道就是這樣。

看著那些眼帶迷茫的孩子,宋玉善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來報名的孩子,在家裡的處境確實很不好的,宋玉善都做主留了下來。

不過不是按學堂原本預計的招生福利算,畢竟原本的學堂學生,得家裡和本人都品性都過關才行,畢竟未來,學生成功畢業,當上了管事,家人也會被優先分配工作的。

宋玉善先讓人將這些家裡人品性不過關的孩子刷了下去,然後加了一個額外招生專案。

若是願意賣身給宋家,籤個賣身契,不僅能入學,學堂還會倒給他們一筆銀子。

要孩子們的身契是其次,主要是把他們與原生家庭暫時分隔開,給他們一個改變的機會。

等他們學成,成年後,若是還受家裡裹挾,不能自救的話,那麼學堂只會把身契給他們,但不會聘用進宋家的產業。

只有能成功自立,有自己的主見,學業也完成的好的,才能既得自由,又被錄用。

不過這些最終的留用標準,宋玉善沒有告訴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