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放過李巖,就意味著要放過吳悅。
孟曉不是一笑泯恩仇的性格,她還不想放過吳悅,因此故意問道:“據我所知,您的兒媳婦是大城市的孩子,她願意跟您回老家嗎?”
那可不是一點點落差,楊易外婆所住的地方,是一個落後的小縣城,吳悅會願意?
“願不願意我也管不了,人家是驕縱的姑娘,不願意就由她去吧。”李媽哭著,眼淚順著皺紋往下流,道:“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我和他爸連人家的新房都沒去過,這一次……更是被人家奚落了好幾頓,我自己的兒子娶老婆……我心裡也難過……”
還不如村裡的年輕媳婦兒孝順,更比不上眼前楊家的兒媳婦有禮貌。
孟曉問:“那您還要救兒媳婦?”
“救,以後我管不了,現在她還是兒媳婦,就得救啊。”沒離婚就是一家人,這是家人的羈絆。
孟曉突然明白,楊爸和楊媽讓她來決定這件事的原因。
楊易一直沒有抓到她的根本,這兩位父母直中命脈。
她受不了勞苦人的真誠,還要讓她在楊易說話面前有分量,讓她知道這個家對她的善意。
嘆息,心裡又一次鄙視楊易,有一對好父母。
孟曉站起來,拿起桌上的紙巾,遞給李家父母,又坐下,道:“剛才在樓上,我媽說以前楊易營養不良,您常給楊易煲湯喝,李巖都得排在他後面吃。”
這話其實是楊易給她說的,因為以前楊易喝她煲的湯時,跟她說過有一個發小媽媽對他特別好,跟親兒子似的。
那會兒孟曉只覺得是對方看楊易家境好,特地哄楊易這個傻缺。
現在看他們對吳悅的態度,孟曉有那麼一點相信,楊易是真的討他們喜歡。
“嗨,那都是以前的事兒,楊易體弱,李巖看大人不敢打楊易,總慫恿他偷家裡的糖吃,後面我們為了懲罰李巖,有好東西就讓楊易先吃。”說起以前李媽才有了點笑容:“家裡面養了好多隻雞,李巖愛吃雞翅膀,我們就專門先給楊易吃。結果一年下來,一隻雞沒賣,全讓這倆吃完了。”
楊爸給李爸倒了杯酒,對孟曉說道:“我和你媽回老家去,一年到頭他都得挨你媽一頓揍,給人家付他偷吃的錢。”
孟曉看著身邊剝蝦的楊易,一傻缺,小時候還是飯桶。
正巧這時候,楊易給她一隻蝦,嘿嘿笑了兩聲。
地主家的傻兒子。
孟曉渾身發麻,轉移話題:“楊易還說,村後面有個小廟,香火很旺。”
“是啊,他們小,一堆孩子開春上山挖野菜回來吃,有時候餓極了就跑去廟裡面找吃的,回來還能求個平安符。”
孟曉靜靜聽著,飯桌上氣氛相對能輕鬆一些。
可大人心裡還鯁著李巖的這件事,說話時都留著一分怯意,怕惹著孟曉不開心。
“野菜我是不愛吃的,小時候我也吃了不少。”孟曉夾起那隻蝦吃掉,起身拿了桌上的酒壺,楊易見狀趕忙接過去,讓孟曉坐下別亂動,給桌上兩個老一輩滿上。
孟曉看兩個人碰杯喝酒,道:“爸,讓李巖回去,給咱們家長孫,求個平安符怎麼樣?”
這一句,就等於是答應了放過那兩個人。
李爸聽見暗自抹淚,李媽一個勁兒的點頭,說回去一定叫李巖虔誠的去求。
孟曉無所謂別人的感謝,她這人同理心早就消耗沒了,做事全憑自己感受,上一刻吳悅媽媽讓她噁心,所以她就能追加罪名,威脅她滾蛋。
這一刻李家父母,讓她感動,她就放過他。
更重要的是楊爸楊媽希望她放過他們,看來謝禮在楊易背後戳他的底兒,有了效果。
現在正是她展現自己